当前位置:耳聋>>注意事项>>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说到“神经性耳聋”,人们可能会认为多数是先天因素或儿童期发热导致的,不能及时治疗。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平时不注意耳朵卫生,也会导致神经性耳聋。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神经性耳聋的病因和治疗。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的听神经和大脑的听觉通路发生病变,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常伴有耳痛的一种疾病。神经性耳聋实际上是指“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耳蜗、听神经的病变,甚至听觉中枢的一些病变,而不仅仅是听神经的病变。不同类型神经性耳聋的表现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单耳或双耳不同程度进行性听力下降,直至耳聋,伴有耳鸣和耳闷感。大约一半的患者伴有头晕、恶心和呕吐。
神经性耳聋的病因
病后连续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引起的中毒性耳聋。
病毒感染或内耳血管栓塞引起的突发性耳聋。
脑膜炎、麻疹、伤寒等传染病引起的感染性耳聋。
外伤、敲击、噪音等引起的爆震性耳聋。中医认为,耳朵是肾的开口,由十二经脉灌注,与大脑相通。病因病机可包括风热侵袭、肝火失调、痰火郁结、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等。主要临床症状为听力障碍、下降甚至消失。孩子耳朵里经常有意识地有蝉鸣或其他声音,在安静的环境下更为明显。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躁动、腹胀、背痛和乏力。
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1.一般情况可用高压氧舱治疗。
2.静脉用药的选择;64-2、前列腺素E1、丹参、纳洛酮、巴曲酶等。
3.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和B6。
4.高价能源混合物。
对短期耳聋、明显眩晕和耳鸣的患者进行大剂量休克治疗和激素治疗。
药物
瘀血阻络证以持续、高亢的耳鸣耳聋为特征,多为外伤所致。耳聋持续时间长,耳内可能有堵塞,舌质暗红或微红,侧有瘀斑或痰斑,皮毛薄白,脉弦。建议促进血液循环和复苏。药用赤芍、石菖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肝胆湿热证表现为突然耳鸣、耳聋,或郁怒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烦躁,或夜间失眠,或肋部疼痛,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宜清肝胆湿热。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30克,甘草6克。纵火扰的症状包括耳鸣如蝉,有时耳内闭塞,突发性耳聋,头晕,头重,胸闷,口苦,便秘,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或脉滑。治痰清大。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茯苓、苦碟子、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6克。
肝肾阴虚证表现为耳痛耳聋轻微加重,头晕乏力,失眠背痛,颧骨红,舌边红干,苔白少或薄,脉弦细。治疗肝肾为宜。药用丹皮、熟地、山茱萸各12克,茯苓、泽泻、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五味各10克。
肾虚证表现为耳痛耳聋进行性加重,腰肢酸软,手脚不温,夜间小便长或多,面色苍白,舌质淡而肥,侧有齿痕。苔薄而白,脉深而细。温肾壮阳为宜。药用附子、五味子各10克,补骨脂、泽泻各15克,丹皮、熟地、山茱萸、杜仲各12克,珍珠母(先煎)30克。
脾胃虚弱的表现为耳痛,如蝉鸣、钟鼓,或水激越,长期耳聋,面色晦暗,神疲乏力,大便溏稀,唇舌质淡,舌上有齿痕,苔薄白,脉弱。宜益气健脾。药用黄芩、党参、茯苓、山药各15克,白术、荆条、升麻各1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替代疗法
1.助听器:是帮助聋人听声音的扩音装置。它主要由微型传声器、放大器和耳机、耳机、电源等组成。助听器有很多种,如气导和骨传导、盒式和耳式(包括眼镜式、耳后式和耳内式)、单耳和双耳助听器等。只有经过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的详细检查后才能正确选择。一般来说,平均听力损失35~85分贝的人都可以使用。如果双耳损失程度大致相同,可以使用双耳助听器,也可以双耳交替佩戴单耳助听器。如果双耳听力损失程度相差较大,但不超过50分贝,则应用于听力较差的耳朵。如果一只耳朵的听力损失超过50分贝,你应该为听力更好的耳朵佩戴助听器。此外,还应考虑听力障碍的特点。比如助听器要用在语音识别率高、听力曲线平坦、骨气传导间隙大或动态听力范围宽的耳朵上。声学性耳聋可用气动和骨传导助听器治疗,外耳道狭窄或炎症的患者只能使用骨传导助听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人通常使用空气传导型。那些有复兴需要使用自动增益控制或自动复兴控制设备的助听器。
2.人工耳蜗:也称电子耳蜗或人工耳蜗。适用于中青年双侧极聋者,使用大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x线断层扫描或CT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电描记图无反应,电刺激岬或圆窗可诱发脑干反应。3.听觉语言训练:仍是充分利用残余听力等感觉器官训练说话或说话能力的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忽视。训练要从学前班开始。早期应用各种方法(有声玩具、乐器)应该会唤醒孩子的听力。培养粗糙的语音识别能力。用吹风机、乐器等方法增加肺活量,延长呼吸,使舌头灵活活动。然后,用响亮清晰的声音,长时间面对聋哑儿童,耐心地教他们一字一句地说话,借助镜子纠正他们的口型,触摸家长或老师的脸颊、喉咙、腹部等。来认识声强和高度的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