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预防保健>>天生眼盲耳聋的哈佛女孩除了自己没人能定义>>
在读完这本《我是我的光明》之前,我对盲人的认识,仅限于电影《我的非凡父母》和杨幂的《我是证人》。盲人在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他们对于生活的无畏勇气,一直令人钦佩。但对于他们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难以想象。
《我是我的光明》是哈本·吉尔玛的个人传记,她是非裔美国人,天生聋哑,却从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最终成长为一位残疾人权利律师、作家和演说家,也是第一位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聋哑人。受到奥巴马总统接见,获得“海伦凯勒成就奖”。
这个年轻的姑娘,创造许多生命的奇迹,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就向生活屈服。她会做饭、洗碗,还会跳萨尔萨舞,甚至学会用电锯做木工、跑到非洲马里建学校、去阿拉斯加攀登冰山,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哈本却能做到,非常了不起。书中有两个小故事,印象深刻。
盲人果酱三明治
感恩节的晚上,家人举行派对之后,哈本想到要为第二天的旅途准备点食物,于是溜进厨房,想给自己做一个花生果酱三明治。当她正在忙活的时候,小表弟突然冒出来:“哈本,给我也做一个三明治!”
哈本想拒绝他,板着脸说:“盲人能做花生果酱三明治吗?”
小表弟想了会:“不能。”
“那我是不是盲人?”
“是的。”
“那么,如果一个盲人不能做花生果酱三明治,那么我就不能给你做花生酱果酱三明治。对吗?”
“啊!”小表弟被问得哑口无言,楞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哈本做完三明治,不知所措。
一方面认为盲人做不到,另外一方面又亲眼看见对方做到了,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在他的小脑袋里打架,瞬间懵圈。
其实大多数人跟小表弟一样多年来接受的是健全中心主义,而没有勇气去打破,更无法抛弃成见,承认盲人也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好胃口”食堂菜单
哈本来到新学校,学校给她提供许多学习上的帮助,盲文书籍和电脑让她大大减轻负担,同时她也交到不少新朋友。但有一件小事却带给她困扰。就是每天到“好胃口”食堂吃饭时,因为看不见也听不清,所以无法知道菜单,只能随机排队,买不到自己爱吃的菜品。于是,深受困扰的哈本和朋友一起来到食堂办公室,争取权益。
哈本希望他们能够每天将电子档菜单用邮件发送到她的邮箱里,电脑可以将文本转换成盲文,这样就可以提前知道。“好胃口”的经理口头答应,做的时候却敷衍,发了几天邮件后就中断,哈本依然无法得到帮助。
换一般人会妥协,但哈本没有,她拿起法律武器,在仔细研究过《美国残疾人法案》后给经理回复一封义正言辞的邮件。郑重其事的声明,让哈本赢得胜利,她的努力不仅为自己带来好消息,也为更多未来的盲人学生争取到权利。这场菜单之战,使她意识到发声的重要性,因为逃避并不能让问题消失,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
哈本成长中经历的一切,每一步都困难重重,即使成绩优异,做到健全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但在找工作时依然被歧视。她痛苦地发出呐喊:
失明只是缺乏视力,但人们却把残疾夸大到荒谬的程度,认为残疾人都是无能的、智力低下的,也无法以其他方式作出任何贡献。这是几十年来的主流文化叙事灌输给人们的观点,即残疾人次于非残疾人。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多么努力,健全中心主义总是阴魂不散。
有失落有无奈,但哈本依然顶着巨大的压力开怀大笑,因为她的身边还有一群无条件支持她的好朋友,他们带她去爬冰山,去群山之巅感受冰雪的魅力;她还有一只可爱的导盲犬,无时无刻地守护着她,还有全心全意地爱着她、信任她的父母家人。
哈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她用自己的行动成全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人们破除健全中心主义带来的偏见,获得充满奇迹的人生。
对于健全人来说,这本《我是我的光明》最大的意义就是刷新认知,时刻提醒我们,是时候扔掉有色眼镜了。
现货速发后浪正版我是我的光明哈本吉尔玛关爱残障人士励志哈佛回忆录自传学生读物文学书籍1淘宝¥24.9¥49.8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