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体征

青未了一位耄耋老兵的铁骨柔情齐鲁壹点

白癜风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488.html

文/刘景新

“立……正!”

敬礼!!

一声响亮的口号,一个标准的军礼。

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魏家庄村西北角一个普通的院落里,一位96岁老人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面对我手中一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老人昂首挺胸,眼含泪珠,久久地保持着敬礼的姿势。

他叫李相合,年出生,年入伍,年复员回乡。深度耳聋,右眼失明。二等功。这是他仅有的个人资料。

虽然,他家人一直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尽管,村里人告诉我,他耳聋眼花,根本无法交流。但我仿佛从他挺直的腰板中看到了坚强,从他深邃的目光里读到了柔情。我始终坚信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值得庆幸,当第三次踏进李相合老人的家门,我终于用坚持和真诚彻底打开了他尘封半世的记忆之门。此刻,我只觉得对这样一个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兵,作为晚辈,心中有一份“迟到”的愧疚,唯有用自己笨拙的笔尽力还原他感天动地的人生传奇。

少小离家,泪洒牡丹江边

“我的父母都死在东北,哥哥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说起自己的身世,李相合提高了嗓门,老泪横流。

年,他出生在渤海革命老区。为了生计,他很小便和哥哥随父母跨过黄河,加入了闯关东的行列。在美丽富饶的牡丹江边,他们一家开荒种地,做小生意,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但好景不长,年,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东三省,父亲和哥哥被强征当了劳工,在横山煤矿干苦力。恶劣的工作环境,长时间高强度的艰苦劳作,再加日本监工的残酷迫害,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父亲终于倒下了,不久便撒手人寰。临咽气的时候,父亲拉住他哥俩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们的根在山东……在黄河……边……”他们跪在父亲床前,泪眼朦胧,使劲地点头。母亲忍受不了这沉痛的打击,一病不起,不久也走了。后来,哥哥参加了东北抗联,发誓要多杀鬼子,替父母报仇。可谁能想到,哥哥这一去竟成了永别。李相合成了举目无亲的孤儿。那年,他才十五岁。

说到这里,老人摸一把眼泪。突然抬起头,眼里放射出仇恨的目光。

是日本鬼子害得他家破人亡。山河破碎哪有团圆的家?年,他毅然报名,胸怀家仇国恨踏入了军营。

东北剿匪,血染林海雪原

由于李相合聪明好学,肯吃苦,很快练得一手好枪法,被战士们称为“神枪手”。年8月,日本投降。年5月,蒋介石调集精锐部队向东北进攻,东北的土匪“中央胡子”也跃跃欲试,积极配合国民党的行动。毛主席命令林彪死守四平。同时,东北民主联军也加紧进行剿匪运动,以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大反攻做准备。在白雪皑皑的深山老林里,李相合和他的战友们战严寒,斗风雪,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周旋。

最令李相合难忘的是密山保卫战。土匪盘踞在密山西郊连珠山主峰莫何山上,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对密山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子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炮声、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他只觉得两耳被震得嗡嗡直叫。胳膊不知什么时候挂了彩,他也没觉得疼,一心想着多杀土匪。敌人一次有一次进攻被打退,最后,剩下十几个亡命之徒,穷凶极恶地扑过来。李相合,机智地迂回到有利地形,瞄准射击,枪枪毙命,没浪费一颗子弹,全歼顽匪,受到牡丹军区的嘉奖。

子弹穿身,笑谈战火硝烟

“年1月,东北野战军独立第8师成立,我们师长是刘子奇,副师长蔡久。”李相合不无自豪地说。

后来,东北野战军独立第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师,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

这是一只英雄的部队!出自英雄部队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老人摘下帽子,我轻轻地替他撩起前额头发,一个鸡蛋大的伤疤,显现在我的眼前。老人说,这伤是辽沈战役中留下的。敌人的飞机像蚂螂一样,嗡嗡嗡,飞来飞去。投下的炸弹,就在我不远处爆炸了。飞舞的炸弹碎片钻进了头里,因为离脑子太近,没敢取出来,现在还在里头呢!

接着,老人又挽起右边裤腿,露出小腿。他伸出食指,一边比划一边说,解放北平的时候,敌人的一颗子弹,直接从我的小腿穿了过去。他妈的,连一点念想都没给我留下。呵呵呵!

当听到老人这爽朗的笑声的时候,我的心却像刀割一样痛。什么是革命乐观主义?什么是无私奉献?以前在考题中回答过无数遍的问题,仿佛直到今天才找到了答案,而且是在一位60年默默无闻,将血泪故事埋藏心底,甚至连身边的亲人都不知晓的老兵身上找到的。

开国大典,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我们的部队开进北京城,当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别提心里有多高兴!我边走边找,真心希望能在行进的队伍里看到哥哥的身影”。李相合失望了。

他仰天长叹:哥哥,你在哪里!

年3月,李相合所在师调归平津卫戍司令部,改称第师,担负北平市内警卫勤务。年9月,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担负党和国家中央机关、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和维护北平治安等任务。开国大典那天,李相合荣幸地承担了天安门广场的护卫任务。他和战友们穿上统一的崭新军装,手握钢枪,精神抖擞地坚守在岗位上。当嘹亮的国歌响起,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李相合哭了!那是激动地眼泪!那是自豪的眼泪!他面对国旗,面对天安门,面对毛主席,庄重地敬礼,举起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主动请缨,跨过鸭绿江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1月,公安中央纵队奉命撤销,第1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师。年12月,李相合不顾耳朵有失聪危险的情况,主动申请赴朝作战。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大富里。

当时的战斗形势非常严峻,说不定什么时候,美国的飞机就一阵狂轰滥炸,公路、铁路、桥梁,见什么炸什么。李相合所在部队就负责保护这些地方。他每天都会听到轰隆轰隆的炮声、哒哒哒的枪声,耳朵就像震聋了一样,一天不如一天。李相合是管理科的验枪员,负责枪支管理检查任务,他不敢有半点马虎。

有一天,国内文工团来朝鲜慰问演出。师首长派李相合和另两名战士护送文工团到五团演出。他们检查遍武器装备和车上的伪装情况,就出发了。由于经常遭到敌机的破坏,道路坑洼不平,汽车颠簸的很厉害,再加上车上人很多,所以走的并不快。车上的演员叽叽喳喳地说笑着,几个战士可是丝毫不敢放松警惕。突然,看到远处飞来了几架敌机,还没等反应过来,炮弹已经落下来了。只听“轰隆”一声响,弹片纷飞,烟雾弥漫。李相合本能地两手抓住汽车围栏,纵身一跃,跳下汽车。刚一着地,就觉得右眼生疼,好像有什么东西坠出了眼眶,他连忙用手托住把它摁了回去。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敌人的那次空袭,一车人只剩下我和司机,40多名文工团员和两名战士都牺牲了。我虽然被炸瞎了一只眼,震聋了两只耳朵,但却保住了一条命。还荣立二等功。比起那些牺牲的烈士,我是何等幸运!”李相合低下头,一个劲地抹眼泪。

经过短暂治疗,李相合提前回国。他站在鸭绿江畔回首眺望朝鲜这片曾经挥洒血泪的土地时,不仅热泪盈眶,深深地为那些为了和平奉献青春的战友们鞠躬默哀!再见了,朝鲜!再见了,战友们!

不忘嘱托,再回黄河边

从小崇拜英雄,喜欢军人,感谢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寻访老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给了我一次亲近军人,亲近老兵的机会。

走出英雄李相合的家,已近黄昏。我驱车走在黄河大堤上。

刚刚一股寒潮袭击了黄河两岸,河面可见挨挨挤挤、大小不一的冰凌。堤坡上,枯草披上了一层白色的霜雪。那棵面河而立的千年古柳,坚强地挺立着粗壮而中空的身躯,干枯的枝桠斜刺向苍穹。那深扎泥土,拱出地面的老根,纵横交错地抱紧了堤坝,孕育着又一个春天的美丽。

又想起了李相合——那位饱含家国情怀的老兵。当我把被儿孙玩耍剩下的仅存的几枚军功章戴在他胸前,想给他照相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把重孙拉到跟前,让一家人围过来,他时刻不忘的是四世同堂的幸福;从朝鲜战场载誉归来,治好伤后,他唯一的要求是遵照父亲遗愿,复员回家,因为黄河边有他的根。村干部、民兵连长、大队保管员,强壮的臂膀撑起来一片天;出伕、修坝、建引黄闸,滔滔黄河见证了一位老兵的责任担当。

突然觉得,这饱经沧桑的老树,像极了李相合,像极了渤海老区千千万万铮铮铁骨,柔情似水的老兵!

(图片源自网)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

壹点号当代散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jbtz/16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