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注意事项>>吴克群,失聪平原县人民医院专家告诉>>
近日,艺人吴克群惊传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左耳突发性失聪,听力剩下六成,恐怕无法再恢复正常听力。
据台湾媒体报道,吴克群从5、6月开始就常常耳鸣,一开始没有太过在意,还误以为只是耳屎太多,才导致听不清楚声音,还曾经到诊所清理耳屎,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后来,他开始听不到高、低频声音,听别人讲话也像“机器人的声音”,加上头痛和晕眩问题迟迟没好转,于是又去耳鼻喉科做了检查,这才发现是“突发性失聪”,然而左耳神经已经受损,听力剩下六成,恐怕难以康复。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医院耳鼻喉科医师生志辉介绍,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聋诱发原因包括:病毒感染比如感冒患者、血管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内耳内淋巴囊水肿破裂等。另外,若经常熬夜、压力过大;以及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大,导致血液循环较差;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盛行等因素,都可能使发病机会增加。
吴克群就属于工作压力大,熬夜失眠休息不够充分。
生志辉医师提醒大家:发病后要尽早治疗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突发性耳聋”到底有哪些症状能提早发现呢?
1、高音调、顽固性耳鸣:初时为间歇性尖声,有时一耳先发作,逐渐发展为双耳持续性的噪杂声,不少患者兼有颅鸣。
2、听力不集中:部分早期耳聋患者首先感觉到的是自己听觉注意力方面的变化。比如,时间稍长便不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聆听对方的交谈上。经常注意不到别人在和自己打招呼。再如,阅读或写作时便难以听到他人的话语等等。
3、说话声音变大:另有些人可以明显感觉到听到的声音不够大,因此经常将手拢在耳后,以增加接收音量。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常常要求加大音量,使得家人感到震耳难忍。
4、耳鸣眩晕:耳鸣和眩晕往往是耳聋的信号。出现眩晕、耳鸣或耳鸣明显加重时应当考虑及时就诊,检查一下自己的听力状况。
5、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面对面交谈时,早期的耳聋患者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打电话时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而无论何时,他们自己说话的音量常会不自觉地加大。对于他人之间的交谈,哪怕是近在咫尺他们也经常难以听清。
ABOUTEARS
突发性耳聋的后果
1、神经衰弱。突发性耳聋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突发性耳聋。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出现突发性耳聋,这种突发性耳聋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
2、噪声损伤。短暂的强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突发性耳聋和眩晕,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及神经衰弱。
3、颈部疾患。颈部肿痛或患有其它颈部疾病,压迫了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的一侧突发性耳聋。这种突发性耳聋的特点是持续性,低音调,突发性耳聋的程度可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HOWTO……
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1.耳机最好用头戴式
医院耳鼻喉科医师生志辉表示,保护耳朵不意味着不听音乐。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此外,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
2.每天用耳机别超1小时
生志辉医师警告大家,用智能手机以及音响设备听音乐时,最好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且音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大,否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世界卫生组织说,全球11亿年轻人,面对听力受损的危险,将近一半青少年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过高;还有4成青少年在KTV、酒吧和体育场所听到的音乐,也音量过高。
3.烟酒也损伤听力
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耳疾。烟中的尼古丁,以及慢性酒精中毒,可直接损害听细胞及听觉神经中枢。烟酒均可诱发脑血管的舒、缩紊乱,从而造成耳内的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
4.不要经常掏耳屎
耳屎,又叫耵聍,具有保护耳膜免受外界侵害的作用。经常掏耳屎,容易损伤耳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最终导致听力损伤。如果耳屎确实很多的,生医院让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5.不要长时间接听电话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因长期打电话导致耳部就诊的人数,呈爆发势增长,其中不乏一些严重耳鸣和突聋症患者。生志辉医师提醒,长期一边耳朵接打电话对听觉系统损害大,建议每次不超过10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
6.切勿滥用抗生素
据生志辉医师介绍,临床一些药物会对听力造成损害,产生眩晕、耳聋、耳鸣症状,抗生素就是已知的最常见一类耳毒性药物。滥用抗生素可对耳内的感觉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常见的如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阿司匹林、奎宁等等。其他药物,如避孕药、麻醉剂、抗糖尿病药等,长期使用也会对耳朵造成一定的损害。
平原县人民耳鼻喉科医师生志辉喻提醒大家,想要预防“突发性失聪”找上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维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同时避免过度的压力及疲倦。此外,定期检测自己的听力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此,小编友情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学会纾解生活压力。一旦出现听力变差、耳鸣、耳朵闷胀,以及眩晕等不适症状时,应尽速就医寻求专业医生协助。
专家简介生志辉,医院耳鼻喉科,医师。医院、医院进修学习,熟练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治疗;擅长鼻内镜下鼻腔、鼻窦病变及纤维镜下咽喉部疾病的诊疗。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