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注意事项>>哈尔滨百年过影连载三十二解放区>>
序言:历史是一条无头无尾的河,你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何处;你也不知道它越过今天之后,通向何方。要追溯一条江,或一个在江之畔耸起的城市的起点,也同样要陷入在历史的迷茫之中,你不知道它或它们的原点在哪里,或者它们根本就没有原点,也未可知。但在一条长河中,特别在历史的长河中截取一段河道来蹚蹚水,寻找一些可以触及历史脉搏的若干个点,通过这些若干个点,借用地图学上的所谓散点透视法,那么人们或许可以进入、观察和解绎这段历史——于是,便有了这本书《哈尔滨百年过影》。
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美国空军投下了 颗绰号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令世人震惊,日本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毁灭性的一次打击。
年8月9日,前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与日本关东军作战。
8月9日,在同蒋介石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王世杰等谈判的斯大林,不再犹豫,立刻下令对日宣战,前苏红军出兵东北。在同一天,美国空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和前苏红军越过边界线,进入中国东北的纵深,虽有日本关东军的殊死抵抗,但兵出神速的前苏红军,仍让日本关东军遭到重创,包括心理上的冲击,均非同小可。
8月15日,日本东京时间12时,被历史学家称为历史转折点的时刻。日本天皇裕仁事先录好的“宣读诏书”,向全体国民播放。诏书的内容是:日本接受美、英、苏、中四国的《波茨坦公告》,也就是无条件投降。长期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熏陶的日本人,不喜欢使用“投降”二字,故而使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字眼,其实这恰是“投降”的别名。也正是为这种精神所使,在日本东京广播电台 播音员和田信贤播放天皇宣读诏书之前,日本还粉碎了一场以毁灭天皇录音带为目的,反对投降,欲要以日本本土作战的死硬派中等人的政变。几声枪响之后,几名参与政变的青年军官七扭八歪地倒在血泊中。这几个人政变失败,又不肯面对失败的现实,选择了 。
也是在这一天——8月15日,年迈耳聋的铃木首相认为日本天皇决定投降,他也完成了心愿,便向日本天皇递交了内阁辞呈。这一天,美国、英国、前苏联和中国——延安与重庆以及华夏大地都自发地举行了庆祝活动。在伪满洲国的都城新京(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已从“伪满”通讯社的广播中得知,战争即将结束。所以,关东军司令部带着5亿伪币、4吨鸦片,以及白金、钻石之类从伪国库中劫掠的资财,冒着前苏红军飞机的轰炸,向通化转移,意欲从朝鲜撤回日本。可是,从东京来的电报却让司令返回新京,收听东京的重要广播。
听的当然是天皇关于投降的诏书。当天——8月15日下午,大本营才给关东军发来第号“大陆命(令)”,要求关东军“停止积极进攻行动”,但却没有发出“停止抵抗”的命令。日本公布了投降诏书,关东军在东北各地却没有停止抵抗,于是前苏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按斯大林的指示,继续同日本关东军作战。同时发表声明,要求日本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听候处理。在日军放下武器之前,红军继续同日军作战。
8月17日,日本天皇对日本陆海军人发出停止抵抗的敕语。当天晚上7时,一架日本飞机在前苏远东 方面军投下两个信筒,信筒中的信为日本关东 方面军司令部有关停战的请求。但有些日军官兵拒当俘虏,抵抗仍时有发生。对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解释是因红军开战,有部分日本人同本部失去了联系。
8月18日下午,关东军司令部向所属各部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同时将这一下达令,也通知了前苏远东军司令部。自此,日本关东军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抵抗的行动已经结束。下午5时许,在扎别林的指挥下,前苏红军名空降兵从霍罗利机场起飞,经两小时的飞行,于7时左右降落在哈尔滨机场。他们见到的是驻扎在哈尔滨的关东军,为首的是参谋长秦彦三郎。参谋长是受关东军司令部的派遣,来同前苏红军办理投降交涉的。
前苏红军全权代表谢拉霍夫少将向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宣读了红军的 通谍。其大致内容如下:一是日军停止抵抗,有组织地向红军投降。二是,关东军在自行投降的情况下,留在原地,允许携带少量的冷兵器。三是,日军负责保管所有的武器、弹药、仓库、基地及军用物资。四是哈尔滨市内与郊区的一切重要的目标,由红军空降兵占领。五是,在前苏红军接手哈尔滨管理权之前,由日军维持市内与市郊秩序。
8月20日下午,别洛鲍罗多夫率前苏红旗 集团军司令部到达哈尔滨,接受日本关东军第四军的投降。前苏红军命令日军在次日傍晚前完全解除武装,并把所有上缴的武器与装备送往马家沟区的哈尔滨跑马场。从明天起,在哈尔滨市内如有日本兵佩带武器,定按战时予以严惩。大约在一天之内,4.3万名关东军官兵交出武器,向红军投降。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哈尔滨实施的14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红军进驻哈尔滨,占领了松花江大桥和其他重要设施,并成立了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前苏红军中将卡扎科夫任卫戍司令。与此同时,前苏红军太平洋舰队、阿穆尔舰队,溯水由黑龙江进入哈尔滨,而且搭载了部分陆军及装备。中共要员刘亚楼等同志,随同前苏红军来到哈尔滨,首先接收了哈尔滨中央放送局(即广播电台),红军少校热洛夫任局长,赵乃禾同志任副局长。被编入前苏红军的中国旅——88旅,也随之进入东北。
活跃在北满森林营地中的抗日联军多名干部,率抗联野营部队,配合红军返回到北满各城市。由李兆麟将军率领的部分抗联将士也进入哈尔滨,并成立了“抗日联军哈尔滨办事处”。
由伪满监狱中解放出来的老战士、地下工作者、中共党员及远东情报人员张观、李光复、周维斌、安作禄、胡铁桥、朱忠、袁传经等人,汇集于道外许公路71号的“东光寮”,开会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领导下,吉黑人民秋收自卫队在哈尔滨成立,邓昶任司令员,陈飞任政治部主任。
在前苏红军军管下,滨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成立,暂由原伪滨江省民政厅长谢雨琴任省长,李兆麟任副省长,前哈尔滨特别市自治会会长张廷阁任市长。
9月3日,为战胜法西斯纪念日。当天,哈尔滨各界人士在道外八区召开庆祝胜利大会。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退据重庆,国民党的军队集中在云贵和四川等大西南地区。红军出兵东北,国民党也委派要员欲从前苏红军手里接管政权,便委派了东北九省三市①的主席及市长等人选。其中,韩俊杰任黑龙江省主席、关吉玉任松江省主席、彭济群任嫩江省主席、杨绰庵任哈尔滨市市长。同时,还委派原伪满铁石部队首领姜鹏飞为陆军新编第27军军长,并令其潜入东北,收编日伪警察、特务、土匪及地方武装,伺机占领哈尔滨。蒋介石的嫡系、心腹均在大西南,来到东北路途遥远。加上有些地方铁路已遭到八路军、游击队的破坏,要派大部队来东北接收,起码也得一两个月,甚至两三个月。蒋介石担心东北的地盘落入八路军手里,早与斯大林签有协议:不能交政、交军械库给八路军。
然而,针对抗战胜利后的摘桃子问题,毛泽东有一个 的讲话。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大礼堂的干部大会上说:“桃子该由谁来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他说,此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们摘。”毛泽东的话被与会者的笑声打断。接下来,他又说:“我们对蒋介石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是我们。”①
于是,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东北接收日伪军政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蒋介石下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他自己无力向东北进兵,便求助美国帮助他空运和海运。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远东盟军司令 的1号军令:宣布满洲日伪军只能向红军投降,中国其他地区日伪军只能向蒋介石军队投降。在摘桃子问题上,蒋介石欲占先机。故而,一场争时间、争主动、争接收大权的角逐在东北各地展开。蒋介石靠的是美国赞助的飞机、轮船,八路军改变番号,用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的名义,用脚板步行,分赴东北各地,占了先机。
国共角逐的结果,是占据了大中城市的中共力量撤出沈阳、大连、四平、长春、吉林等若干大城市,转而深入到中小城市、村镇农乡,发动群众,掌握了基层政权,对大城市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年10月10日,美国军舰将蒋介石的军队运至大连登陆。在这之前的10月1日,美国海军陆战队 师在秦皇岛登陆。这样一来,美国插手东北事务的情况已不证自明。斯大林一反过去想把所占领地区的一切权利交给蒋介石的策略,来了个度的大转弯。10月4日,前苏红军告知中共东北局(此前9月13日,中共中央组成东北局:彭真为书记,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代表中共中央处理东北的一切问题),他们将把存于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四平、吉林等地的日军武器全部交给中共军队。这些武器可以武装几十万人。东北局向延安作了报告,延安在华北战争吃紧的状态下,派5~8万军队赶赴东北。
这些武器到了中共军队之手,成了日后在辽沈战役中打败国民党美式武器的重要装备。哈尔滨是北满 的城市,因路途遥远,国民党军队鞭长莫及,大规模的国民党正规军一直没有进驻哈尔滨。维护秩序的,除了前苏红军之外,就是共产党的军队。
可蒋介石任命的哈尔滨市长杨绰庵一行26人还是来了。他们到达哈尔滨后,几经交涉,年1月杨绰庵正式上任,就任哈尔滨市市长。1月12日,国民党接收大员关吉玉在哈尔滨就任松江省主席。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统特务何士英、张禹等也来到哈尔滨进行活动。2月1日,由收编的伪军铁石部队凑成的杂牌“国军”余人,开进哈尔滨,驻进哈尔滨 中学北楼——此时的中小学校早已放了寒假。年3月9日中共方面的公众人物,时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由此,国共两党在哈尔滨的角逐不仅公开化,亦更加激烈化。
此际,东北民主联军向长春发动 次解放长春的战役。国民党派来的接收大员松江省主席关吉玉和哈尔滨市市长杨绰庵眼见大事不好,急忙逃往锦州。另一位派往齐齐哈尔的黑龙江省主席韩俊杰,也脚底抹油——溜走了。后来,杨绰庵又返抵哈尔滨,因为中共松江人民自卫军包围哈尔滨,4月27日杨绰庵及其他手下的一干人马,再次逃离哈尔滨,经由海参崴,取路海上逃往国统区。自此,哈尔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由民主政府执政。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国民党长春防守司令陈家珍、吉林省代主席王宁华、长春市市长赵君迈,均被东北民主联军俘获。5月22日,东北民主联军按中央的指示,撤出长春。
就在这段时间——年3月,由何伟接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杨维改任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4月19日,中共北满分局决定,由刘成栋(刘达)担任哈尔滨市市长。经过认真的筹备与努力,到5月3日哈尔滨市民主政府成立,刘成栋正式上任为哈尔滨市市长。此前,于4月25日,经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了冯仲云、钟子云等组成松江省政府委员,选举冯仲云为松江省省长。
4月21日,驻扎在哈尔滨的前苏联红军,开始撤离回国。大约在5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梅河口迁往哈尔滨,后勤部迁往佳木斯。此前,于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三五九旅、山东七师十九旅及松江军区部队进入哈尔滨市。当时,受到哈尔滨市民70余万人的热烈欢迎。自此,哈尔滨政权回到人民自己的手中。根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的指示,中共哈尔滨市委改组,成立哈尔滨卫戍司令部,由钟子云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卫戍司令部政委。司令员由李天佑担任,王亢任参谋长,张池明任政治部主任。
7月,松江省、哈尔滨在道里兆麟公园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根据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的提议,为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抗联将领、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将道外的正阳街改名靖宇大街,将道里区的新城大街,改名为尚志大街,将南岗区的山街,改名为一曼街。
此后,民主政府行使职权,抓审汉奸姚锡九、李九鹏,并在道外二十道街江坝外执行枪决。同时,没收二逆的财产,将姚锡九的18个大院无偿地分给城市贫民居住,其私有财产也分成7份儿,分给受害者及斗争积极分子。
年,哈尔滨回到人民手中。在这个历史的转型时刻,又面对着国民党内战的争夺。哈尔滨当时的任务是稳定政治、经济秩序,恢复生产和恢复城市及周边县市的正常生活和交通往来,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城市支援前线。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不被国民党的摘桃子派摘去,大批贫下中农子弟和城市贫民子弟,纷纷报名参军,支援前线。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曾在工厂工作,“文革”期间忆苦思甜,一位王姓的老翻砂工人回忆刚解放那一年——年时说,那一年他17岁,家在双城的农村,因长年吃不饱饭,听说参军能吃饱饭,便和另一个同村的于姓朋友一块儿报名参军。那时,土改刚开始,如此报名参军被当作觉悟最早的贫农子弟,又骑马,又戴红花。参了军,先在后勤部往前线运粮食。在第二次攻打长春时,他俩都上了前线,战争残酷,子弹满天飞,同班的战友牺牲了好几个,子弹也打光了,就剩下了几颗手榴弹。他俩却和国军士兵5个人面对面遭遇上了,小于抛出一颗手榴弹,炸倒两个敌人,剩下3个敌人在他和小于两人高举手榴弹的面前缴械投降。当后边上来的战友将3名俘虏押走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原来他腿受伤了,流血过多,已经麻木得无法走路了……接着,他又说,回到包扎所,他躺在担架上和左臂也受了伤的小于说:“好险呀!”他说,我记得还有3颗手榴弹,后来一摸就剩一个了——不知什么时跑丢了两颗手榴弹!小于嘴一撇笑着说:“瞧你那记性!我手榴弹没了,拿了你两颗,你怎么忘了?”“可不是!”小王说,“我还以为追击跳壕沟时,跑丢了呢!”看来战场上什么事儿都能发生。——刚当了一年兵的小王后来转了业,这段经历让他进了工厂,成为一名翻砂工人。他没文化,一天学没上过——“要不早当上干部了,起码也得弄个副处吧!”他不惋惜地说。不过,他又很骄傲:“要不是参了军,也许早饿死了!”他喃喃地说。他拒绝抽“洋烟”(也就是成盒的香烟),他吸的是用纸条儿卷烟沫儿——俗称“山炮”的那种亚布力烟,非常辣,一般烟民若是吸一口,那口烟只在嗓子眼口打转转,咽不下去。——这是笔者听到的关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哈尔滨人的一小段回忆与生活的写照。
不错,当回忆起年的哈尔滨时,的确有许多事要记。事太多,怕记不过来呢!然而,许多困难多是外来的。
早在日本投降前夕,日本关东军大撤退时,并没有丢开声名狼藉的驻扎在哈尔滨平房的细菌部队。他们生怕将此部队丢给红军。在接到大撤退命令后,细菌部队炸毁了所有的日军营房,残忍地用各种罪恶的手段杀死了反日的囚徒,也包括一部分日军在对前苏作战于诺门坎①战役时的前苏军俘虏。日本在炸毁动物实验大楼时,那些携带各种细菌的老鼠,未死的到处乱蹿。部队撤到朝鲜,后来将资料交给了美军。而留下乱蹿的老鼠却把霍乱、鼠疫传给了哈尔滨。
解放后,中共哈尔滨市委最早的办公地址——红军街旧俄宅
年8月,在日军滚蛋一年后,首先是霍乱在哈尔滨蔓延,松江省和哈尔滨市联合成立了松哈地区防疫联合委员会,掀起搞卫生、防霍乱的防疫运动,并且为此向各地发出通知。
一个月后,霍乱之疫已得到了控制。孰料,鼠疫又在哈尔滨发生。这是哈尔滨第三次发生鼠疫。前两次发生已为伍连德博士所扑灭,而这次则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关东军细菌部队故意遗留下来的。9月中旬,在平房地区的二道沟,首先发现了鼠疫病人。一周多以后,又在平房其他区和太平区发现鼠疫。总之,细菌部队临终还把他们的罪孽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加上近几年常见到日本关东军遗留的毒气弹,验证了老一代人的口头禅:“日本鬼子,就是一个字——坏。”
11月初,哈尔滨市政府和卫戍区司令部发出通知,在11月2月至9日为防治鼠疫周,在市内某些地区实施防疫办法,紧急封镇太平、道外、香坊各区与其他地区的往来,暂停哈尔滨与外埠的交通。哈尔滨与松江省联合鼠疫防治委员会成立,市长刘成栋为主任委员,及时派专业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在全市进行灭鼠工作。到11月10日,情况有所好转,哈尔滨对外的交通才予以恢复。
哈尔滨遭遇的第二个困难是停电。当时,哈尔滨用电由北流松花江上的小丰满电站供电。7月18日,国民党军队控制的小丰满电站关闸,切断了对哈尔滨的高压输电线路,造成哈尔滨全市停电。为了恢复供电,市政府一方面同小丰满交涉,同时积极组织发电厂工人抢修发电机,经过16昼夜的的连续抢修,哈尔滨发电厂终于在8月2日恢复送电。停电期间,民众用油灯照明——用小碟倒上豆油,捻出一段棉花捻儿,浸入油中,即可划火点燃,只是灯光如豆,油烟乌黑,一股豆油味儿在空中弥漫。彼时,蜡烛称“洋蜡”,多从外国进口,它是来自石油工艺的衍生物,真正从蜂蜡中取蜡做烛的并不多,故称洋蜡。使用洋蜡或 灯——彼时, 也叫洋油,故 灯也称洋油灯,竟成“ 品”哪!
经过严正交涉,国民党军队控制的小丰满电站一度恢复了对哈尔滨的供电。可到了10月10日晚8时,小丰满供电协议再次被国民党军队撕毁,小丰满电站对哈尔滨再次切断电路。此后,哈尔滨市的供电便由哈尔滨发电厂供应,只保证重点供点,如医院(此时也是防疫的关键时刻)、面粉厂、榨油厂、食品厂等用电单位。12月15日,哈尔滨电业局恢复了对民主、裕民等制粉厂的昼夜供电。与此同时,民主政府对停电以来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乘机哄抬米、面等食品价格,给予严厉打击,并指定若干供应点以平价售粮油等基本食品。
年,哈尔滨解放后的 年就在这样的排除千难万险中送走了。进入年,在抗战胜利两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东北局、松江省和哈尔滨特别市等60多个机关、团体发起并组成了“哈尔滨特别市爱国自卫战争牺牲纪念堂、纪念塔兴建委员会”,并向全社会公告,悬赏征求二者的设计方案。
经过征集,东北烈士纪念图案,由巴吉赤获设计一等奖,哈尔滨工务局第七方案获二等奖,日人设计师铃木正雄获三等奖。7月7日,东北烈士纪念塔在八区公园开阔地上举行了奠基典礼。7月21日,在日伪警察厅原址上,也开始动工改建东北抗日烈士纪念馆。
这一年——年9月5日,鼠疫在哈尔滨再次发生。9月9日,哈尔滨市防疫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为全市人民注射疫苗。市防疫部由刘成栋市长兼防疫部长。次日,注射疫苗开始,各港口码头发出通告,未经检疫许可,任何船只禁止出入港口。到11月13日,哈尔滨市鼠疫开始下降,影院恢复营业。25日由哈尔滨发往各地的车辆才解除检疫,哈尔滨向北与齐齐哈尔,向南与郑家屯之间的交通完全恢复。这一年,哈尔滨有多人参军,开往前线。另有多人分赴市郊参加土地改革,帮助农民分土地;还有3500多民夫,分两批开往前线,支援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
有一支歌叫《解放区的天》,开始在解放区唱响,一直流行到今天:
几年以后,笔者正值儿少时代,也是在学唱这支歌的时候,迁居哈尔滨的。
又过了几年,笔者能阅读小说了,大约在五几年,曾经读过周立波在哈尔滨市尚志县元宝屯(今称中国土改 村),深入生活创作的反映彼时松哈地区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暴风聚雨》。小说中一个叫赵光腚的贫苦农民,基本上概括了,也代表了那时中国东北农村经过日伪14年统治后的生活贫穷状况。据《哈尔滨历史编年》记载,《暴雨骤雨》于年12月25日在哈尔滨《东北日报》上连载。年4月在东北书店出版了上册,明年5月出版了下册。不言而喻,这部获斯大林文艺三等奖的描写土改的长篇小说,在那个年代里影响深远。和小说一样影响深远的,便是那支响彻了天空、大地、街巷、城乡的歌儿:“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作者简介:
范震威:年5月14日生于河北省平泉县,当代作家、历史文化学者,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做过教师、工程师、编辑与记者。现任哈尔滨文史馆研究员,著述甚丰。
主要近作:
《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
《燕园风雨四十年》(,合作)
《世纪才女苏雪林传》()
《松花江传》(,)
《辽河传》()
《一个人的史诗——漂泊与圣化的歌者杜甫大传》()
《守望黑龙江》()
《黑龙江传》()
《缱绻与梦想》(即将出版)
《未完待续》感谢作者范震威先生授权本站网络连载
文章来源: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作者:范震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