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原则>>字課三十九字裡藏醫之元首>>
元和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元指被頭顱包裹在內的腦髓、腦漿(大腦、小腦、延髓、腦幹),首指頭顱、頭面、頭髮、頭臉。如果用數字來表達,元是零,首是一。
先說首。首是象形字,從巛從自,按金文的字形,上面指頭發,下面指眼睛,合起來指頭面、頭顱。古人束髮留須,源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損”的孝道。頭髮于人的意義不亞于頭顱,中醫有發為血之餘的理論,情人之間互贈信物,幾縷青絲包在香囊之中,包含無限情意。佛教入本土,剃度出家,斬去三千煩惱絲,斷絕世俗親緣關係也在一念之中。在古代,“剃髮”是相當重的刑事處罰,稱為“髡刑”。曹操曾有著名的“割發代首”故事。
再說元。元通玄,與虛無同義。道家和中醫講“無中生有”,“無”指無形,以物質以外的形式存在。“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每個人生來都秉承父母遺傳的精氣神,這被稱為元精、元氣和元神,元也被稱為先天。胎兒在母體內孕育成長,被稱為胎元,這時候已經是生命,但未出生,故國人計算年齡為虛歲。出生以後,胎兒頭頂囟門並未癒合,頭皮隨呼吸而煽動,這是為大腦繼續充盈發育留下空間和餘地。嬰兒受母乳(母親精血所化)的滋養,繼續充實元精發育大腦,直到囟門自然閉合,自然張口說話。如果母乳不足,代用牛奶品質低劣或者嬰兒消化吸收功能有障礙,就會造成大腦發育不良,出現五遲五軟等疾病,極端嚴重的就會出現腦積水大頭娃娃——想必諸位還對吃三鹿奶粉致殘的孩子還有印象。
嬰兒斷奶以後,腦髓受飲食五穀之精的滋養;隨著年齡增大,消耗逐漸大於補充;到老年出現腦萎縮,伴隨出現精神癡呆症狀。中青年人如果過度消耗透支腎精,也會提前出現老年癡呆的症狀,比如白天打瞌睡、晚上睡不著,近的事記不住、遠的事忘不了等。尤其是通宵熬夜,最消耗腎精。最嚴重的就是借助興奮劑熬夜助興的人,開始是抽煙喝酒喝咖啡,後來借助軟毒品大麻,最終吸毒。吸毒的人大腦會被嚴重損毀,而且是不可逆的。
用腦過度的人,會出現失眠焦慮、耳鳴腦鳴、脛酸眩冒、眼乾脫髮等症狀。中醫認為傷精血過度,應該用血肉有情之品補充。有個名方叫做大補陰煎,用豬脊髓一條,蒸熟加中藥黃柏、知母服食。當然直接吃豬腦似乎更有效,但是豬腦過於陰寒,消化能力差的話不僅不能利用,反而傷損自身陽氣,造成陽痿。
說起滋補頭腦,就不能不提太原的“頭腦”,這是明末清初的中醫傅山發明的。傅山母親年老體弱,鑒於藥補不如食補,他親自制定了八味中藥配方,選用了羊肉、羊髓、酒糟、煨面(炒過的麵粉)、藕根、長山藥,連同黃芪、高良姜共計八宗。吃的時候,佐以鹽醃韭菜,作為藥引子。傅山將此配方轉讓給了一家名叫清和元的清真館子,還特地題寫了店招,在三個大字上邊又寫了一行小字:“頭腦雜割”,合起來就是“清和元頭腦雜割”。傅山寫的這塊店招,就是時刻提醒人們,要宰割清和元統治者的頭,堅持民族氣節。
元首常被引申比喻成領導,俗稱頭腦、首腦。《尚書·益稷》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用比喻的手法談治理國家的道理:上層統治者明白事理,執政的大臣有良知、勤勉,國事就能昌盛;反之上層頭腦昏庸、瑣碎、脆弱,大臣懶惰懈怠,所有的事都辦不好。
提起元首,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某國頭號領導人。其實那是“首”的意思,首長、首領、首席,而“元”的含義被忽略了。白話文的可悲之處就是用疊音詞、同義詞、近義詞,甚至是反義詞來取代原本言簡意賅的漢字,時間長了就造成了混淆和歧義,使國人的思維變得淺薄粗鄙糙。
以君主立憲的英國為例,平時抛頭露面的是英國首相,算是“首”,英國女王則是“元”。道生一,無中生有。虛君共和的虛字正和元同義。以美國和法國總統制國家而言,元首似乎合二為一,實際上總統還是首,總統背後的代表憲法法院、有立法權的參議院是元。
赞赏
人赞赏
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北京中科医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