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原则>>中医肝阴虚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又有哪些症状>>
肝肾阴虚是肝阴虚与肾阴虚同时出现,主要表现的症状有眼干眼涩、腰膝酸软、容易疲劳、肢体麻木。两鬓斑白或脱发、身体酸痛、迎风流泪、时常头晕、颧红盗汗、舌红,。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胁肋隐痛等症状。
肝阴虚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眼睛干涩、耳鸣、肋胁疼痛、月经异常目眩、心胸燥热、手脚心烦热等临床表现,
肝阴虚证:肝主风、主巅顶。肝阴虚可致头痛、眩晕。
肝主风、主筋。肝阴虚,筋失所养则拘急、痉挛、抽搐、震颤。
肝藏血,气虛则麻,血虚则木。血能载气。肝阴虚者,肢体失于滋养濡润则麻木不仁。
肝主胁,肝阴虚,肝体失于滋养则右胁下隐隐作痛。此属不荣则痛,不同于不通则痛,当用小建中汤类缓急止痛,若用柴胡类
方剂舒肝解郁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疼痛。
肝藏魂,肝阴虚者,魂失所养则不宁,常多梦早醒。
肝主谋虑,主怒。肝虚则多疑,实则偏执。肝阴虚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刚强、执拗、急燥。
肝开窍于目,肝阴虚者,目涩而胀,视物昏花、夜盲。
肝藏血、主膝;肾藏精、主腰;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
肝为将军之官,主升、主动。肝阴虚者,肝气易动,时常惹事生非,扰及四邻。
肝气犯肺则咳嗽、咯血;犯胃则呕吐、呃逆;犯脾则腹泻、腹胀大、食不下;犯心则惊悸;犯肾则单侧腰痛。
肝阴虚者,阳热盛,酒亦大热之性,故不耐酒力,稍饮即醉。曾经善酒之人,若病至肝阴不足,亦酒量锐减。
肝主情志,欲火发于肝。肝阴虚者,性欲易动,男子易勃举,相火内扰则易早泄。
中医角度来讲,肝阴虚主要由三点原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肝属木,主疏泄,主要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着气的升降出入进行有序运动和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就会致肝气亢奋或肝气郁结;反之,若情志不遂,抑郁、恼怒亦可导致肝疏泄失常,气血不调,恼怒抑郁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即可导致肝阴不足。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温热病,如风热、暑热、燥热等病症,温热者,均为阳邪,易灼伤阴液。热邪炽盛,高热不退时,阴液损伤尤甚。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言”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易致肝阴耗伤。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中医讲“肝肾为同源”,又称“精血同源”、“乙癸同源”、,即肝藏血,肾能藏精,精能生血,血又能化精。肾精与肝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滋养肝木,加之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导致肝阴亏虚。
肝阴虚属于一个证候,可表现很多症状,同时常有一定的原因所致。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搞明白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引起的肝阳上亢,阴虚引起的气滞血淤等,往往虚实夹杂,需要准确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