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朋友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来,抱歉。
以前我粗略的讲了些关于意象诗歌的基本特点,那么今天,我想实质性的讲一些具体的事情。
我这里有几首群里朋友发来的诗歌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我会从中选五首而简单的分析一下优点或者缺点。
如果有涉及到批评性的言论,希望不会引起朋友们的不快,因为诗歌毕竟还是比较主观性的文学形式,我的审美观和我的风格决定了不会十分客观。
那么,接下来我就开始了。
从前的日子是荒芜的
文/心的菩提
从前的日子是荒芜的
荒芜的有些散慢
荒芜的山荒芜的岭
连花草都近乎荒芜
没人搭理,没人照管
开得幸福,绿得随便
没有人画妆
但倒比如今的美人好看
清水出芙蓉
大美出自然
人不晓得什么是自己的
只有一台孔雀牌自行车
上了锁
你就知道了
从前的日子太过荒芜
太过散慢
连个招乎都不打
就走了
这是第一首。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的。
咱们讲诗歌,重在留白,也说诗歌在于隐喻,意思就是说,话说三分而不必说尽。
大家可以看这首诗开头
第一句,从前的日子是荒芜的,这里作者就是在给自己的诗歌下了定义了,开头就揭示了本诗主题,等于说一切已经毫无悬念。
这是第一个问题,直白。
第二个问题,遣词造句。
开头下定义之后,作者开始罗列事物了,山,花草,但注意,作者这时候主观性的给这些事物用了一个形容词,荒芜。那么这个荒芜是如何产生的呢?没有交代,只是主观性觉得应该是荒芜的。
但是第一句既然已经下了日子是定义,这几句其实是无效的。
第三个问题,语感。
大家可以试着朗读这首诗,没有舒适的语感,没有内在的韵律,有些句子比较拗口。
这是比较明显的三个问题。那么在这里,我想给作者提一个建议。
即,写作的时候,自然的描写,甚至用散文一样的笔触描写,这首诗里有一个特别好的意象,孔雀牌自行车。
你完全可以细致的描写它,当你描写越细致的时候,荒芜感自然而然会伴随它出现了。
好,那么接下来第二首。
批评言论过多,希望不会影响到作者。抱歉。
我的父亲
文/黔里山人
有时,我仿佛听到那一声枪响
撕心裂肺、震耳欲聋,如狂风暴雷声
肆意撕扯着历史的哀怨在风中悲鸣
我又仿佛看到,60多年前那个孤儿的枯影
终于,这个孤儿的父母带着遗憾离场
他便像是被遗弃荒漠中的旅者
能料到结局,却找不到方向
一双苍白的眼,长满苍白的童年
似乎想活着的他,和夜里的漂泊挣扎
肠胃抓住几粒粮食拼命
单衣扯着寒风怒嚎
这棵泛黄又泛绿的稻草,独享煎熬
其实,人生就是一部剧本
在他的剧本里
我竟知何为垂命挣扎,何为向死而生
何为青丝绾着白发苦苦找寻
每次读着这部60多年的剧本
我仿佛看到宿命与魔鬼在格斗、厮杀
又看到岁月的催命刀
在那张老脸上,狠狠刻下几道皱纹
花了30多年时间,还没读完的剧本
让我哽咽成泪、挥洒成云
我小心翼翼地,采摘朝霞和夕阳
制成剧本封面,满载父亲的故事、剧情。
这是第二首。
老实说,对于写亲情的诗,我是怀尊敬之心的,不敢亵渎。我只稍微说几句。
一,作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写作时间应该不短吧。
二,本诗情真意切。
三,可以减掉一些形容词,让文本简洁点。
四,可以直接截取生活片段,场景,用细节感染读者。
五,控制情绪,其实亲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声色。当你用貌似旁观者的角度去刻画亲人,共鸣感将十分强烈。
好了,我只讲这么多。有冒犯的地方,请原谅。
接下来第三首。
时间有点紧,我尽量长话短说。
静
文/笑弥勒
摘取一颗星辰
让日月住进心底
不说曾经爱过
只在思念中呼吸
那些年的柳芽桃蕊
沁入过嘴角嫩腮
而今在秋雨飘飘的时候
只见一叶红枫凋零
哭泣,哭泣
却感动不了冷冷的冬雨
宁愿用一世的回眸
换回汪洋中的云淡风轻
这首作品的问题,在我看来是太死板了。
一个是句子的死板,没有跳到自由的框架中;一个是形式的死板,整首诗没有发挥出现代诗歌的长处。
现代诗歌发展到现在,形式已经越来越自由了。
例如
本诗第一句和第二句
摘取一颗星辰,让日月住进心里
先不说这句话是否合理,就这个以物及物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星辰换成日月,这有什么变化么?
第一句如果用了意象,第二句理应像爬楼梯一样,上一层
例如
摘取一颗星辰
让你住进心里
这样就实现了诗意的递进。
而整首诗,过于守旧,没有在形式上打破框架。我建议作者可以多读读当代诗歌名家的优秀作品,先从形式上改变自己。
接下来讲最后一首,时间有限,长话短说
木偶
作者:寐影.語嫣
你的禁忌是无声的火
我的旷野中,白鹭像陨石一样坠落
恐惧不会存在于内心
这犹如在
人世中奔走卖鲜花的女子
一次次回头,一次次裂开心肠
你的身体有茶花的斑纹
盛开的日子短暂,如今垂老
已无法提起勇气爱人
目光垂下,潮水隐隐可闻
一千棵被火拒绝的男人
严谨与狂妄
背与背,肩与肩,爱与恨与刻眼睛
我相信你拥有流畅肉体的时候
一定会走到我门外,咚咚咚,彻夜不息
敲那已死去的门
题目很好。
第一句破题精准。
你的禁忌是无声的火,这一句已经概括了木偶的特点。
可以想见,作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学功底。
在我看来,这是一首超现实主义诗歌。有现实的影子,但已经变形。
我说几点这首诗的优点。
一,段落之间,诗意呈现出递进的特点。开头写木偶,之后转入“我”。
二,句子精妙,这点尤其体现在第三第四段。像爱与恨与刻眼睛。眼睛用刻,无非就是说眼泪吧。
当然缺点也有
如第二段卖花女子,和木偶间的联系处理不到位,有隔阂。
其他无硬伤,这首是比较优秀的诗歌作品,倘若再抹去些较为明显的人工痕迹,想必会更加优秀。
好,今晚讲到这里。
麒麟镇,湖南人,八零后,语文教师,诗风追求唯美,务实,坚持个人写作,目前出版个人情诗诗集《情在北,爱在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