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注意事项>>震耳欲聋的默唱来自校合唱团>>
在奥斯卡颁奖礼乌龙事件闹得纷纷扬扬的时候,一部真人最佳短片《校合唱团的秘密》腾空而起,这部短短二十多分钟的电影引发的思考和争议,最终证明了这部影片的实至名归。
这部同样讲述合唱团的故事的影片不同于活泼清新的《音乐之声》,不同于温馨恬静的《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讲述了小女孩索菲刚转入到新学校的当天,就被校合唱团天籁般的童声合唱所吸引,出于对唱歌的喜爱,她顺利加入了在匈牙利国内享有盛名的维拉格小学合唱团。
然而在第一天合唱排练结束后,合唱团老师艾利卡的一番独家“指导”却让她心灰意冷,为了让合唱团能够在十天后的全国合唱比赛中获得名次,赢取赴瑞典参加欧洲小学生合唱决赛的机会,艾利卡要求发挥还不太专业的新手索菲在合唱团中默唱,即只对嘴型不出声。
这让初次加入合唱团的索菲的欣喜兴奋瞬间破灭。后来的排练中,索菲发现合唱团还有很多“像鱼儿一样呼吸”的同学,也在只对嘴型不出声的默唱,并当场和老师抗议,要求退出合唱团。
影片的绝妙之处在于最后的比赛,孩子们竟然在艾利卡老师的指挥下,表演了一场不发出声音只有嘴型的默唱,他们个个手拉着手,集体用“默唱”向老师抗议,并在老师气愤下台之后,唱出了属于他们的最真实的声音。
这部影片让人非常震撼的是,小女孩索菲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虽然艾利卡老师在第一次排练指导后,给她的“默唱”的指导,她很难过,但是后来发现事情的真相时,她竟然提出抗议要退出。这种抗议就是孩子最宝贵的纯真与成人世界里的“成功”的抗衡和冲突。
索菲之所以加入合唱团,完全出于对于歌唱的热爱。在影片的开始部分,索菲和好朋友丽莎的友谊,他们一起彼此欣赏,互换手环,那些小女孩间简单朴素的语言和情感,让人不禁怀念甚至有些嫉妒童年的那段单纯美妙的时光,他们一起带着耳机听交响乐,一起随着音乐的律动而跳跃,他们为一起在合唱团参加排练而感到开心。
往往,最简单最初始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作为老师,永远不能拒绝热爱音乐并且选择进入音乐之门的人,音乐为所有热情、快乐的人所享有,但是最根本的是保留一份“真实”,不论是学习音乐的过程,欣赏音乐的同时,都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因为,情绪、感受只有自己知道,人最难欺骗的其实是自己,这点看,小孩比大人强,就像《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索菲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小女孩,虽然她也不太明白老师的最终“用意”,但她不愿意自欺欺人。
艺术不允许有半点的虚假,因为他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在面对“默唱”问题,艾利卡老师说了一段话,让我想了很久,她说:
“人生总有不公,亲爱的,你喜欢合唱团,大家都喜欢,都想成为其中的一员,都在努力付出成为最好,甚至那些没唱出声的也是,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有天赋,如果只允许有天赋的人加入,那样公平吗?如果让所有人都唱出声,那我们永远没法获胜,有些人唱不好,这是事实,我从不觉得那是耻辱,那不是罪过,但默唱可以让我们赢得比赛!”
这段话说得很好,她并没有拒绝热爱歌唱的孩子们,并给他们平台展示,给他们机会参赛。但是关键点在于,对于参赛,成人的世界是“输赢”,孩子的世界是“参与”。
在音乐教育中,越是天赋欠佳的孩子,越要鼓励他们真实地去表现自我,越要多一点“真”,因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的机会很小,从一件“默唱”的小事情,可能会给他们一生埋下一个无辜的种子,然后慢慢生长开花,延伸到别的领域。
虽然顾全大局也是必要的,但是个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的幼小心灵也是需要很细心地呵护的,如果唱得不好,宁可不参加退出,也不要让“默唱”“假唱”成为常态。
影片中的一个细节,每次排练完,老师都会分发巧克力作为鼓励,刚开始孩子们开心的拿到属于自己的巧克力,后来,他们即使拿到也不是那么开心了,甚至在最后的比赛中,并没有因为“巧克力”而领情,很直接地将老师赶下了舞台。
我们的音乐考级进行了很多年,现在提到学习音乐,很多人都会用考级来衡量下水平,关于考级的话题已经无数了,不得不说,与其说孩子们刻苦,不如说家长们执着。
考级证书有时也会像“巧克力”,将学习音乐的初衷偏离了方向,牺牲了孩子大量好好潜心学习音乐的时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和感受,这和“默唱”事件有什么区别呢?家长要的是“过级”,孩子要的是“享受其中”,只是他们不会都像勇敢地索菲那样挺身说出来抗议而已。有时,沉默确实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老柴说过:“我要的,是姗姗来迟的成功。”这个姗姗来迟,不是坐以待毙,也不是顺其自然,而是让内心沉淀,让艺术生根发芽,给它足够的时间生长,当他长成参天大树时,任何事都遮挡不了它。所有的,都需要时间来验证。音乐如此,人生也如此。
赞赏
人赞赏
白芷酊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