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注意事项>>校友观点刘军老年人重度耳聋,助听器>>
校友简介:刘军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刘军校友年进入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习。
擅长领域:从事耳神经外科、耳显微外科、人工听觉植入和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扩张。胆脂瘤/中耳炎、中耳畸形、耳硬化等外科治疗,完成手术多例;人工耳蜗植入(已完成多例);突聋治疗。
社会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力学与中耳植入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助听器人工耳蜗专委会委员;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耳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副总编;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编委;听力与言语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美国ARO会员。
论文科研:发论文60余篇,SCI5篇。参编论著10部,副主编3部。负责北京市科学基金一项,总医院科技创新和苗圃基金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九项。
荣誉:年立三等功;总医院第二届十佳杰出青年。总医院优秀党员(建党90年)。和医院临床技术能手!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总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武警察科技进步二等奖,总装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老年人重度耳聋,植入人工耳蜗效果如何?
老年人耳聋有什么特点?“人工耳蜗改善高频听力比低频听力更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一般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是渐进性的,早期主要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到后期低频、中频听力也会受影响,最后会出现全频听力下降。人工耳蜗植入后,改善高频听力比低频听力更好吗?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人工耳蜗可以针对患者的听力损失,进行个性化设置。部分患者高频听力一点都没有,但是低频残余听力还不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短电极或软电极,通过人工耳蜗电刺激改善高频听力损失,对于低频听力,可以通过助听器进行声音补偿,即所谓的声-电联合刺激。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率有多高?植入效果好不好与什么有关?总体来说,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成功率在99%以上,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也很低,大家可以放心。植入效果好不好,与很多因素有关:1)耳聋原因:外伤、脑膜炎易引起耳蜗纤维化或骨化,或因严重的内耳畸形导致的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效果可能会稍差一些;2)耳聋时间:耳聋时间越久,耳蜗植入的效果可能越差,耳聋后立刻植入的、和耳聋18年以后才植入,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们鼓励耳聋后早干预。
植入人工耳蜗后,多久能听到声音?老人的听力水平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能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吗?人工耳蜗植入以后,只要一开机就能听到声音。但是,由于人工耳蜗属于电子装置,跟人正常听到的声音频率和反应度是有一定差别的,听觉感受可能不一样,所以术后患者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植入人工耳蜗可以让耳聋患者的听力恢复到基本接近正常,言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噪声环境下听声音、判断音乐的韵律、音调等方面,还很难达到跟正常人完全一样的水平。
如果老人本身有残余听力,植入人工耳蜗后,这些残余听力会受影响吗?保留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与普通的人工耳蜗植入相比,有什么区别?对于高频听力很差、用助听器无效,但低频听力基本接近正常的患者,就非常有必要保留低频听力,最经典的方式是低频听力用助听器放大声音进行补偿、高频听力用人工耳蜗电刺激进行补偿,这样通过声、电两种方式同时辅助听力,即声-电联合刺激。我们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会尽量减少手术对内耳的刺激和破坏,保护内耳的微结构和内环境,使患者的残余听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降低耳蜗纤维化或骨化的可能性。这样,即便以后人工耳蜗出现机械故障或者患者受到外伤,导致电极不工作时,有利于电极再次植入,再加上目前毛细胞再生、耳聋的基因治疗等新技术都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保护内耳的正常结构和内环境,也为以后接受上述更好的治疗打下了基础。有一点要注意,残余听力并不是%能保留,最终能保留到什么程度,术前是无法预估的,既然选择了植入人工耳蜗,就得有思想准备,主要还是要靠人工耳蜗提高听力。有些患者做了声-电联合刺激,保留了低频听力、助听效果也不错,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自身的耳蜗出现纤维化,慢慢的残余听力下降甚至消失了,这时患者也不用太担心,随着目前耳蜗电极的不断改进,即使拿掉助听器,仍然可以依靠人工耳蜗的电刺激来助听。
如果老人还伴有耳鸣,植入人工耳蜗后,能同时去除耳鸣吗?有些老年人不光有耳聋,也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耳鸣。70-80%的患者做完人工耳蜗植入后,耳鸣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可能是由于人工耳蜗植入以后,除有助听效果,产生的电刺激也可以对耳鸣起到抑制作用。
本文征得刘军校友同意,转载自“刘博士耳科在线资讯”
编辑: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