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注意事项>>译坛泰斗林纾的另一面>>
林纾(~年)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20世纪初叶,林纾以文言文翻译世界文学名著余种,“林译小说”曾经洛阳纸贵、风行一时,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精神和生活。善诗、画,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传世。
林纾还是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对福建及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亦多有建树。
林纾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坐西朝东,由石门框、插屏门、厅堂、厢房、天井、披榭等组成。
林纾:不懂外语的“译界之王”
文章来源:《文史博览》
林纾(年~年)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他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语的文人,但他却与朋友合作,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名作家的作品,翻译小说达多种,被誉为“译界之王”。
少年时的林纾,读书异乎寻常地刻苦。他曾在居室的墙上画了一口棺材,旁边写道:“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房门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字条,抄着一段文章或者一个问题。林纾要将它背诵一遍或想出答案才进屋,否则就一直站在那里。进屋走到书桌前,他也不立马坐下,原来桌上砚台压着一张纸条,他要读一遍或想通一个问题,才会坐到椅子上。他把自己这种独特的方法戏称为“抬头不见低头见”。
年,林纾45岁,夫人刘氏去世,他正郁郁寡欢时,适逢友人王寿昌由法国归来。王寿昌精通法语,劝林纾合译法国小说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以解愁绪。但是林纾不懂外语,遂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录。刘氏之死与茶花女之死,使林纾与小仲马有相同的心境,所以此书能有“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的效果。
那时闽江的一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象:王寿昌手捧原著,边浏览边口述;林纾则展纸挥笔。林纾耳聪手疾,文思敏捷,经常是王寿昌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记下多字。因为心境悲凉,林纾常被故事主人公打动,行文也在不经意间添加了对亡妻的思念。王寿昌也是性情中人,每译到缠绵悱恻的情节,两人就相对而哭,之后被朋友们传为谈资。
两年后,昌言报馆版本的《茶花女遗事》公开发售。一时间洛阳纸贵,风行海外。《茶花女遗事》的热卖,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走下去。
林纾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版本极多
之后的27年里,林纾在不谙外文的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余部西洋小说,其中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托尔斯泰《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魔侠传》(《唐?吉诃德》)、英国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等。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晚年的林纾,拒绝了袁世凯和段祺瑞的邀请去做官,也拒绝了为吴佩孚作画。大隐隐于市,他躲在陋巷吟诗作画,“今日王城成小隐,修篁影里掩柴扉”。据说,他很爱到附近南半截胡同的广和居去吃饭,每次吃饭前,店家都要拿出早准备的荣宝斋上好书笺,请他把要的菜名写在上面,然后把那些菜单装裱成册,成为当时的佳话。
由于林纾不懂外语,选择原本的权利完全掌握在口译者手中,因而也产生了一些疵误,如把名著改编或删节的儿童读物当做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译成小说,把易卜生的国籍误成德国等。即使这样,林纾仍然翻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这在中国,不曾有过第二个。
年林纾病逝于北京。次年,其妻杨道郁、子林琮护柩归葬原籍。
林纾墓,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福州三山陵园内。
始建于民国年间,墓坐北向南,如意形,三合土夯筑,三层墓埕,面宽11米,深18.5米。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前立一块花岗岩质墓碑,高1.48米、宽0.63米。碑文楷书:“清,莲塘林畏庐先生之墓”,落款“长乐高鸣岐拜题”。
封土后护坡墙正中饰一团形“福”字,径0.58米。墓柱隶书对联:“著述傥沾东越传,功名早淡北山文。”
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职业文人画家。其一生著作甚丰,书画造诣亦尤为深厚,生前画名遍及南北画坛。但长期以来,其画名一直苦于为文名所掩。
目前,林纾的译注、文集、诗集、论著等出版种类堪称齐备,但反映其绘画方面成就的仅见年商务印书馆的《畏庐遗墨》,主要收集了林纾晚年的山水画作,花鸟、人物以及早年山水画等尚未涉及,无法完整体现林纾一生的绘画艺术成就。
为全面、深入展示林纾于书画领域的成就,本书编者龚任界历时四年,广泛收集、甄别和整理林纾书画作品,结集成《林纾书画集》。读者通过本书,能全面地了解、学习和欣赏林纾的书画艺术,感受他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人文气质。本书不仅于林纾研究别开生面,而且为研究近代文化艺术史之助。
《林纾书画集》
福建工程学院龚任界副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与中国书店联合出版。
林纾书画集:一部可贵的拓荒之作
文/王少羽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闽江学院讲师)
林纾,清咸丰二年(年)九月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原名群玉、秉辉,字徽,又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等,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畏庐老人等。他一生斋号颇多,早年多署“默斋”、“冷红斋”、“填词斋”等,晚年则常署“春觉斋”、“烟云楼”等。
林纾山水册页
林纾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画家,亦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之一。福建工程学院与林纾有创校之缘,一直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林纾文化研究,从资料征集、遗作访寻开始,着力保存、传承林纾之史迹,并以其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普遍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