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注意事项>>女孩不到5岁就耳聋背后的原因震惊每一位>>
错误一:孩子吃大人的药
事实上,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成人用药即使在减小剂量的情况下也不适合小儿服用。因为成人药品中,有些针对肾脏、肝脏的用药,可能会影响发育,这些药品不适合小孩服用。
错误二:宝宝吃中药更安全
这就是智慧妈犯的错了,之前家宝有点咳嗽,就喂了点鱼腥草成分的药,结果越来越严重,都是乱吃药给闹的。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总觉得宝宝吃中药成分药的安全保险,有事没事都可以吃,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欧漏!中医其实是只有咱们大天朝才会有的概念。这么多年的流传,能保证没有误差吗?而且中药并不是没害,只是不适感没西药那么明显而已!
西药说明书上详细注明了有啥副作用和禁忌症,会让我们觉得太不安全了。而中药的说明书里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大家就会觉得没有不良反应。但其实,这并不代表它就没有副作用,只是说它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和临床的数据。所以,还是选择药品说明书上详细交代了的药更安全。
错误三:过多或重复用药
很多人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就把多种药物一股脑儿地喂给宝宝。造吗?“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肝脏和肾脏来代谢排泄,宝宝肝肾功能还不健全,若使用太多药,可能会造成肝肾损伤的。
妈咪一定要留意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必要时向专业人士咨询。重复喂药情况更容易在人多的家庭发生。妈咪可以记录下给孩子喂药的时间。这样大家就不会搞错了。
错误四:喂药用小勺量
每个家庭都会用勺子来计量炒菜的调料,这的确很方便,但是用它来衡量药物却不是个好主意。每家的勺子大小都不同啊。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分不清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服用的量达到中毒量了,严重的会导致儿童死亡的。
正确的方法是使用统一规格的量杯、滴管或注射器。确保药水的用量达到了规定的刻度线,要平视,而不是俯视,否则的话使用的剂量就不准确了。
错误五:把药和食物一起
很多妈咪为了让宝宝更容易把药吃下去,能会把药混进食物里。这样做可能阻碍药物的吸收。除非药品特别说明了"和食物一起服用"。其他情况一定要用水来吞服药物。不然会影响到药物效果的。如果你硬是想让药变得没那么难吃,可以问问医生有什么好法子。但都是在不影响到药效的前提下进行的。
错误六:一得感冒就马上用药
宝宝感冒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感冒是可以自愈的,通常5-7天左右病毒就能被身体代谢清除(无需药物,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通常妈咪给宝宝多喝水,多休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证宝宝体感舒适就好了。
国外现已把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的年龄提高到了4岁,甚至6岁。但如果感冒发烧腋下温度超过38.5℃,就得使用退烧药退烧了,主要是为了缓解宝宝不舒服,同时预防高热惊厥。情况严重的,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错误七:死活不用抗生素
大家常说抗生素不能滥用,因为怕造成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强调滥用是指没有患细菌性疾病的时候,去使用抗生素。这样妈咪就觉得抗生素很可怕,要少用抗生素,用两天病好了,就得赶快停。
医生开具一定剂量的抗生素是有理由的。不能因为孩子舒服一些了,就停止服用。如果妈咪停止抗生素疗法,很可能导致疾病复发的。
错误八: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在药房里工作的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错误,而且现在市面上很多药的名称和包装都是相近的。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宝宝高烧不退应选用泰诺林,而如果搞混药名选了泰诺,则可能给宝宝带来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所以妈咪一定要再三检查之后再拿给孩子吃。同时也读一读标签上的说明,确认药物所针对的确实是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症状。
给孩子用药要注意什么?避免引起好奇:大人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服药;在喂孩子药时,别骗孩子吃的药是糖果,以免他对药品产生好奇从而引起误服。
注意说明:服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药袋上的姓名、药品总量、用法用量、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用药指示、药品的保存方式等。
吐药补服:小孩的药物一般起效很快,如果孩子在1小时以內大量呕吐,就可以再补服一剂;若超过1小時后呕吐,就不需补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