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几例客户咨询,耳朵突然很痛,然后突然听不见了。惊吓之余,还是要了解下耳朵这里的症状到底与什么有关,搞清楚病因,才不至于乱投医而不对症。
第一: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鸣耳聋与肾精不足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耳鸣在临床上不太好治,就涉及肾精的虚损,因为肾虚不是短时间造成的,是一个慢性消耗的过程。所以耳呜耳聋也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它不会突然发病,如到了中老年,开始偶尔有点耳呜,慢慢发现听力下降了,讲话越来越大声了。针对这种类型的耳鸣耳聋应该去补肾精、补元气,但脏腑的虚损又不是短时间就能补得上来的,所以要有耐心,以保养保健的心态做调理。
第二:从经络的循行来看,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都经过耳。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是说,耳后、耳前和耳中都由三焦经所主;少阳胆经有一条支脉,也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最后再走到外眼角的瞳子髎,所以三焦经和胆经阻滞不通就会出现耳鸣耳聋。尤其是生气,肝火旺盛,胆气不降,三焦不通,会引起耳朵痛,严重者会突发性耳聋。这种症状发病急,以急性症为主。尤其夏天火气旺,烦热上炎冲耳,或发脾气之人,往往以这类为主。调理宜疏肝泻热,抓紧治疗,以防转为慢性,过了最佳治疗期。
第三:耳鸣耳聋还与胃气不足有关。为什么胃气不足会导致耳鸣耳聋呢?《黄帝内经·口问》里说:“人之耳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宗脉,是指经脉集合、汇合之处,耳朵是很多经脉所过之处,当人饮食不规律时,就会损伤胃气,水谷精微不能转变成正常的营养物质,耳朵的经脉得不到及时充足地濡养,空虚了,耳鸣耳聋也就发生了。这种症型以耳呜为主。所以调脾胃之气,气血充盈,症状缓解。
针对第一种类型,以养肾之精气为主,桑杞膏、龟鹿粉都为上选。
第二种类型起病急,但如果对症来的快去的也快。以百草刮头及耳周,口服清平加量,和舒,富通等。
第三种类型,以健脾胃养气血为主,归元、和舒、杞圆为上选。
无论出现什么症状,大家还是要养成探究本源的习惯,先思考到底与什么有关,再想用什么方法诒,切勿本末倒置,错过最佳的调理时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