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原则>>孩子突发耳聋不能轻视咋预防>>
今年“全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医院、二医院等医疗机构耳鼻喉科了解到,目前在儿童耳病的患者中约两成为先天性耳病,其余大部分是因为后天意外等造成的。
幼儿避免躺卧喝奶医院医生介绍,我国有听力残疾人口达万,居于十大残疾之首,而且由于药物、遗传、疾病、噪声、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听力残疾儿童约2.3万名。
其表示,要想避免幼儿后天伤耳,首先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耳、鼻、喉在人体内是相通的,感染会相互“传染”;其次,儿童要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毒性伤耳。此外,哺乳姿势要正确,婴儿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在婴儿躺着喝奶时,如果有奶或呕吐物进到其耳朵里去,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假性耳聋。同时,家长一定要避免打孩子耳光。
据了解,医院已普遍对新生儿开展听力筛查,达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电视总把声音开得很大,对大人、老师的呼唤“经常不理”、“不听话”,或者反应迟钝,对突然出现的较大声音没有反应,语言发育迟缓等,也应当带其尽快就诊。
耳屎无需特意清理许多人有给自己或孩子挖耳屎的习惯,但是医生表示,这种习惯应该改正。
据介绍,掏耳朵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清理耳屎,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作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从理论上来讲,人是不用挖耳朵的,因为耳屎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霉菌等有害菌种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
医生表示,有些人甚至用火柴棒、牙签、毛衣针等硬物掏耳朵,且不说工具有没有消毒,因为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也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医生建议,耳屎不需要特意去挖,它一般会在说话、咀嚼食物时自动掉出来。也有人因耳屎过多而将外耳道全部阻塞,影响听力,这样确实需要清理,医院让医生用特制的器械将其安全取出。
突发耳聋尽早治疗医生介绍,耳聋根据病因分类,可以分为先天性耳聋、疾病性耳聋、创伤性耳聋。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临床上定义为耳科急症。有的这种患者可以直接导致重度耳聋,在耳语的距离大声喊才能听见。
其表示,突发性耳聋高发年龄为40至50岁,但近几年青年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因突发性耳聋就诊的患者中4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其中又以白领和学生居多,多与经常伏案工作和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紧张有关。“有些这种患者拖一两个月才来就诊,这是错误的做法。突发性耳聋发病后3天内是治疗‘黄金期’,如果能及时治疗,一半以上患者能恢复到正常听力水平。”
医生提醒,现在年轻人经常戴耳机来听音乐、看视频,如果长期开大音量会造成外耳道炎,要多加注意。
记者 朱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