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原则>>中原礼佛山西寻神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古>>
一直想去山西转转,以前觉得离北京近,总有机会去,不知不觉居然耗到了毕业都没能成行。细想想,自己印象里的山西无非是平遥古城、豪门大院,可能潜意识里还是觉得不够有吸引力。不过做事也讲究一个契机,最近刚好有了非要去山西走走的执念,又遇到“爱塔传奇”老师策划了好几条去山西的“醉美古中国”游学路线,很小众,去的地方别说游客,就是山西人也不一定都听说过。我查了查资料,路线里包括了几个林徽因和梁思成先生当年造访过的地方:上世纪30年代,林梁二位先生曾经四次去山西进行古建筑调查:即年9月的大同古建筑、云冈石窟和应县木塔调查,年8月的晋汾古建筑预查,年10月二次晋汾调查和年7月发现佛光寺。翻阅他们共同撰写的《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里面对晋南地区诗情画意的描述燃起了我对这趟旅程的憧憬和向往: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现时隐,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
“后二十里积渐坡斜,直上高冈,盘绕上下,既可前望山峦屏嶂,俯瞰田陇农舍,乃又穿行几处山庄村落,中间小庙城楼,街巷里井,均极幽雅有画意。”
“小殿向着东门,在田野中间镇座,好像乡间新娘,满头花钿,正要回门的神气。”
……
山西曾经有辉煌的历史、精美的工艺、富庶的商人、倾国的美人……这片黄土大地承载下所有厚重的历史,而后绽放出数一数二的建筑之花。70多年过去了,山西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那些根植于村落乡土文化的宗教庙宇,却大量大量地在雨夜草丛中回归大地。看到那些精美的艺术瑰宝消失于世是何等痛心。我们追寻二位先生的身影踏上旅途,去追寻那些或古朴依旧、或已然消失的古老建筑。重走不仅是为了追忆,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见闻,为历经岁月风雨的它们增加一次新的记录。
预告片
★汾阳太符观:保存完整的彩塑和壁画,还有立体版启跸回銮图
★洪洞广胜寺:精美绝伦的琉璃飞虹塔和水神殿元代壁画
★稷山马村有一片金代砖雕墓群,现在修了地道,可以通过地道逐个细观
★芮城永乐宫,三米高的大型元代壁画珍品,无出其右
★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大雨之后壮丽的彩虹
★隰县小西天,佛像的王国
★平遥,世界文化遗产,北方最热闹的古城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时期大木作建筑,被称为小佛光寺.
★太原双塔与晋祠,厚重的历史在繁花衬托下如梦似幻
自我介绍
在高中学习最繁忙的时候,仍喜欢和好友逛逛学校的图书馆。有一次我借了林徽因的作品全集,厚厚一本。相比于那个时代下略微粗糙时常令人读的有些尴尬的白话诗,我更喜欢她写的小说,用词伶俐又活泼,令我生生为她倾倒。至于她的花边绯闻,我对这位美貌的才女态度实在是宽容。那时候她还没有火遍全国,“绿茶婊”这个词也没有诞生,而现在,我仍非常厌恶给她随便扣帽子的行为。只要读读她的研究书稿,了解她的生平,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对这位佳人产生一种尊敬之情。我就是怀着这份敬意,跟着唐老师的队伍一起踏上他们走过的道路。山西比我想像得还要华美,一路上被各种古建的美丽深深震撼着。和以前趁着兴奋劲儿写游记的形式不一样,这次回来后认认真真看了一些书,查了一些资料,才敢动笔。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的行路带给我的意义非同寻常,只能说,难忘!难忘!
关于摄影
我这次的组合依旧是5d3+.4+超广15-30
日常用50基本可以满足,拍细节也很漂亮,但是很多大场景(墓室、壁画、佛塔)还是需要用到广角。在这一周里最激动人心的拍摄经历是壶口瀑布的彩虹,也是我的镜头能发挥最佳功效的时刻。在山西这几天反复念叨,有长焦就好了,因为很多塔上檐上的细节只有中长焦才能捕捉到。从山西回来,终于下定决心买下了长焦,希望日后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这次还借用了许多同行伙伴的图,分别来自:唐老师、来哥、楠哥、鹿鸣、晟宁、雅诺,不同的视野丰富地展现了这次独特的美学体验~感谢他们一路上都让我们“盗图”~
同行的人们行程费用
关于“醉美古中国”:是“爱塔传奇”老师和《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创办的一个人文旅行项目,专门负责开辟古建筑路线带人去玩。第一次知道是跟着学姐报名去东阳看木雕。刚开始觉得贵但是玩回来觉得还蛮值,吃住都不错,报名参加的人素质都很高,每次结束大家都会成为朋友,我也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他们的路线除了纯玩还有一些科普讲座,很适合古建筑爱好者入门或者省力游玩。他们有客服
出了广胜寺,还有个小山包可供攀爬,在这里可以远眺琉璃塔全貌。小山包的边边上,居然有一个小亭子,里面居然还包着一尊佛像。那里寂静无人,唯有松柏缠绕,我一下就想到了马王爷《古董局中局》中佛头案的场景描写。也是这么一个山顶的小亭子,里面有尊佛像,面对着悬崖。那么一瞬,我甚至想跑过去寻一寻是否有什么机关,可以开启佛身下通往山底的暗道了。
也不知道这些小说作家到底是怎么样想出这些故事和场景的,只是读了很多书,还是走了很多路?才华真是一样很有趣的东西,让在一个人眼里索然无趣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眼里演满了故事。
广胜下寺
下寺与上寺遥遥相对。由上寺俯瞰下寺,仿佛是烟波浩淼之中,飘浮着一段五彩的锦缎;由下寺仰望上寺,却又像云霞之中,散发五色佛光的天国。如果说上寺以雕塑见长的话,那么下寺是以色彩富丽的壁画独擅胜场。
一进广胜寺就看到一段非常巨大的梁木。刚开始不是很能理解寺庙像存资产一样存着一段暂时用不上的木头……直到后来见到了各种歪歪扭扭的梁和柱,才知道平日里见的那些大殿里那些横平竖直又粗壮的大梁和大柱是多么的珍贵……
寺里的塑像比较朴素,唯一有趣的是一个个包金的小佛像,拇指大小,像糖葫芦一样被插在一个台座上,不过大概是被别人偷拔了不少,现在已经像金丝雀一样被一个铁网笼子罩住了。
广胜下寺的壁画我们只能看到一面山墙,另外一面上的早就在民国时期被僧人卖给文物商人,又由商人卖给了海外藏家。关于广胜寺壁画的下落,国内所见的资料大都指向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即便是广胜寺自己也持此说。原因是早在年,《文物》上曝出“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文物”名录,其中包括藏在纳尔逊博物馆的广胜寺壁画,而此说只知其一。事实上,在年代流出海外的晋南壁画远不止广胜寺一家,广胜寺流出的壁画也绝不止在纳尔逊博物馆一处。
站在这些美丽的元代壁画前,仍可以感受到画匠们存留在线条上的气韵,那是穿越时空的虔诚与宁静
水神庙
水神庙在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用来祭祀霍泉神明应王。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
被来哥抓拍了一张,正在认真地听大家各种科普壁画知识~
国内的元代戏台目前已寥若晨星,但水神庙南壁上的“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它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少见资料,被人们誉为广胜又一绝。
从网友那里找来了细节图~是不是很美腻~
广胜寺之行,令群里掀起如何对待流失海外文物的一场大辩论,双方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谁。如何对待那些并非因为偷窃或是掠夺,而是通过金钱交易流落海外的珍贵文物?虽然没有一个答案能令人信服,但是所有人都回避不了内心的失落与遗憾。
至少我只是探访了一个满是古代雕塑、壁画与悬塑的庙宇,就发现之前看过的“大雄宝殿”们多么空荡荡。恐怕见识过所有文物都还在原位的中国,怕是也很难接受现在空荡的砖墙。
我们离开广胜寺,小门上居然书写着“涅槃门”几字。凤凰淬火重生,方能涅槃,我期待一个曾被愚昧与落后之火烧成灰的国家,能重新拥有华丽的羽毛与一切美好。
DAY2:盗墓笔记之旅
考古现场
一大早唐老师就告诉我们,今天带我们去看一个考古现场……原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居然能亲眼看到,也是有点小激动~乡村的春天到处展开着紫色的泡桐花,馥郁的香气随着阳光四处流淌,心情大好~!
考古现场藏在一片青青麦田之下,据说是战国时期的一段城墙。我们在边上东看看西看看,居然还帮着发现几片战国时期陶器的黑釉碎片,釉面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金光,来自远古的华丽令人动容。
晋国博物馆
今天游览正式的第一站是晋国博物馆,设计建造都非常专业优秀,可惜地处偏僻,观展的人并不多。
这个鸟形器具是山西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所以晋城这个是个仿品。
古时的器皿虽然不精致,但都华美大气。站在这些离我们成百上千年前制作的器具前,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东西,排水管道、酿酒器……他们早就发明出来了,古人比我们想象的先进的多。
古代部落首领的夫人都拥有大型且华丽的首饰,这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贫瘠的年代显示了至高无上的荣耀与尊贵。
这个盆子里还有个青蛙,是不是很可爱
在博物馆的核心区域是遗址中的九组十九座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十座车马坑。这座中国商周时期最大车马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至15米,出土战车48辆,战马匹,是中国所发现商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比秦始皇陵的车马坑还早年。
说实话,看到这个车马坑的时候,我完全不相信它是真的,这么多马尸…还这么大~…
遗址里各种墓室的上方是玻璃地板,我们可以在上面行走,甚至还能看到盗洞……据说好多墓室都不是考古学家先发现的,而是盗墓贼。其实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差别还挺大的,毕竟想到盗墓贼们为了一己私利偷偷潜进洞里,破坏偷卖文物,真是蛮讨厌的=。=
现场看到当年的车马座……超级……巨大……
而那时候的马戴的面具简直意外的酷炫魔性
我们只是揭开晋国厚重的历史,冰山一角。我们只是读懂祖先缜密心绪里,九牛一毛。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丰功伟绩,艰苦创业的汗水和兵马战鼓的铿锵。
在这个时间里,曾经留下无限情思,向往未来的目光和惆怅沉重的咏叹。
远眺大国曾经的背影,我们欣赏,震撼,而后一声长叹。
未来会怎样?山西?未来道狭且长。
马村金代砖雕墓
大概是要顺应今天盗墓笔记这个主题,第二站我们要看一户人家的墓室。一进庭院,一座造型精美的戏台映入眼帘。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刚开始看到不以为意,直到看完以戏剧为主题的砖雕墓以及墓主整个家族的兴衰史,才恍然发觉这个词描述的是他们自己啊。
这个砖雕墓系宋政和八年(公元年)至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年)之间的遗物。距今将近年了。这处砖雕墓文物不在地面上,已经发掘的9座墓现在都实施了原址原处保护,各座墓之间以地道相连,供游人实地参观。我们去时除了毁损的一座、被放到博物馆展览的一座外其他都开放了。这种文物保护方式最为理想。平时参观人员很少,十分清静。
马村砖雕墓内部有极为精致华美的砖雕艺术,砖雕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一般多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厢房的四合院结构,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雕飞马、奔鹿等兽,刻工精细。也有少数墓室中间雕墓主“开芳宴”,而次间置屏风雕孝子图。这座墓室中,雕刻有一个女子从半掩着的门后探头观望,恍若生前院落
回到墓室入口看看这家人的生平,大致是因为一个药品秘方发了家,又因为被官员觊觎财富,夺了秘方而家道衰弱。好玩的是那个秘方就公开在这个墓室的雕刻里,又被馆方拍了照放在了介绍里。虽然文字翻译里秘方最后被打了码,但是图片里的文字清清楚楚地也能看懂……不知道这个打码是为了什么……
稷山青龙寺
墓室不远处就是青龙寺,正当正午,天气炙烤得令人难受。我们低头匆匆进了寺里,真有些怀念刚才凉飕飕的地底。
青龙寺壁画的精髓所在为为“水陆画”。该殿全部构图共有人物余众,分画在平方米的墙面上。西壁上为三世佛和礼佛图,下为道教万神图;北壁上为十八罗汉,下为十殿阎君、六道轮回等,另有阴曹地府行刑场面;东墙壁画因日晒雨淋,眉目难辨。
[小科普——水陆画]水陆画会是一种汉族宗教绘画。起源于三国时期,自金代至元、明、清时期盛行的佛教寺院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重要佛事,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汉族民俗文化现象。水陆画是水陆法会上供奉的宗教人物画。
我第一次见水陆画,看到儒释道三路大神齐聚一堂的场景,不禁感叹老百姓该信“世俗教”……宗教里关于自我约束以及哲学思辨这种超然的东西还是精英们在乎的更多吧?对老百姓而言,宗教恐怕教化本分向善、寄托许愿的功能更大。
“正殿旁边另有一院,廊下有一列石碑,其中的药王庙碑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碑上刻有各种疑难杂症偏方,当年去拜药王庙的村民,不知是否有人当真照章抓药,可能的话很想问下:能治不?比如近来记忆力大不如前,方子说:凡人日夜事多忘,远志菖蒲煮作汤,每旦空心服一碗,读书时刻在心肠。治产后无乳:妇人乳汁不行时,莴苣三枚研成泥,好酒研开连口服,任她石女也淋漓。最绝的是治耳聋,取鼠胆倾耳内,三年必好。想到要把鼠胆放到耳朵三年,还不如就聋了吧。这些方子托药王孙思邈之名,其效一如红楼梦里的治妒汤,我们读的哈哈笑,但道光年间的乡下医疗不发达,生病的贫农无可奈何,怕也只能姑且一试了…”
药王碑旁边还有一块由一个长相十分魔性的奴隶背负着的汉代石碑。无论古代某个盛世被夸得如何光辉灿烂,我也不愿意穿越回去,因为奴隶惊恐又扭曲的表情传递给我的是一种强烈的蛮荒感。
运城盐池
这一天的行程结束,下榻运城。到时正值黄昏时分,大家饶有兴致地打车去了运城盐池。它的开发约有四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据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运城盐池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晋问》中,曾这样形容过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畔畹,交错轮群,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根。”在汉代,运城盐池的盐就远销豫、鲁、冀、甘、陕等地。
大风四起,我们只是稍微逛了逛,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去附近的浴场泡泡,貌似有健身美容的功效。
未完待续……
晋南古建壁画彩塑之旅年7月13日将再次出发,报名及咨询请加下面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长沙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