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汉字听写技巧形近汉字的表现形式

汉字教学虽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其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相对滞后,始终处于附属地位。对于学习者来说,汉字难认、难读、难写、难记,有诸多方面的原因。然而从汉字本身的性质来看,它是一套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形体表意文字体系,有限的构形偏旁组成了数以万计、形态各异的汉字。因此,学习者要想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就必须从区分形近偏旁和形近字做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由各种点、线组成的平面二维文字。根据构字单位可将汉字分为独体与合体两大类。独体字由笔画直接构成,只有笔画、整字两级结构单位,故现代汉字中的独体形近字的辨析应从笔画入手;合体字以偏旁为核心,分为笔画、偏旁、整字三级结构单位,故合体形近字的辨析应从偏旁层面上展开。

一、笔画“笔画”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笔画是指所有的汉字(包括古汉字和现代汉字)中用以构成形体的最小单位,即各种点和线条,也就是苏培成所说的:“书写工具从和书写材料接触到离开,这期间书写工具的运动在书写材料上留下的线条就是笔画。”

狭义的笔画仅指楷书中的点和线,如傅东华曾说笔画“是汉字从篆书变到隶书之后才产生的。在古文和篆书的阶段,汉字都可以说是由线条构成,直到隶书的阶段方才从线条变成笔画。线条和笔画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往往分不清起讫。后者把它们分清了。”王宁认为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笔画已经定型,变为可以称说、可以论序、可以计数的书写单位。

一般来说,笔画是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是现代汉字的书写元素。笔画又有三个要素,分别是笔数、笔形和笔顺。

1.笔画数研究笔画首先必须要确定每个字的笔画数。

写字时从落笔到收笔计为一画,一个汉字包含多少笔画,就是这个汉字的笔画数。甲骨文、金文时期的汉字以线条作为书写元素,字无定线,线无定数。隶变后的汉字由可以定向书写的点、线构成,实现了汉字笔画计数的可能。

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只有一笔,如“一”、“乙”等,多的则有30多笔甚至更多。为了便于应用,汉字字形既要简便易写,又要有所区别。要使字形保持一定的区别,笔画数就不宜太少,如果太少,笔画组合的方式就较少,形近字就较多;要使字形简便易写,笔画数就不宜太多,如果太多,学习者的畏难情绪就高,学习效率就低。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了汉字9画至12画之间字数比较集中的局面。

每一个规范的现代汉字,其笔画数是一定的,书写时不能随意增减,否则就会产生错字或别字。因此我们可以说,笔画数是区别形近字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⑴两个形近字之间的差异在于多一横笔:日-目 史-吏 从-丛 洒-酒

⑵两个形近字之间的差异在于多一竖笔:上-止 由-曲 哀-衷 栏-样

⑶两个形近字之间的差异在于多一撇笔:巾-币 尤-龙 李-季 故-敌

⑷两个形近字之间的差异在于多一点笔:厂-广 九-丸 折-拆 狠-狼

这些形近字中有独体字也有合体字。合体形近字的构成大多数是由于形近偏旁的存在,而这些偏旁的形近,又与独体形近字相似,归根结底也是由笔画数的差异造成的。

2.笔形笔形就是字形结构中各个笔画的具体形状。

现代学者对楷书的笔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但由于着眼点不同,各家的分类和名称并不完全一致。总的来说,一般把基本笔形分为横、竖、撇、点、折五类或者横、竖、撇、点、捺、提六类。

由这些基本笔形在不同的字里和不同的部位上形变而成的就是几十种派生笔形,又叫发展笔形或变化笔形。现代规范汉字中的笔形是确定的,书写时不能随意改变。因此,笔形也是形近字的一个区别因素。

例如:⑴笔画数相同,个别笔形相异:①九-力:共2笔,“九”的第1笔是横折弯钩,“力”的第1笔是横折钩。②义-叉:共3笔,“义”的第2笔是撇,“叉”的第1笔是横撇。③开-升:共4笔,“开”的第1笔是横,“升”的第1笔是撇。④平-乎:共5笔,“平”的第1笔是横,第5笔是竖;“乎”的第1笔是撇,第5笔是竖钩。

⑵笔画数不同,个别笔形相异:①小-少:“小”共3笔,第1笔是竖钩;“少”共4笔,第1笔是竖。②爪-瓜:“爪”共4笔,第3笔是竖;“瓜”共5笔,第3笔是竖钩。③车-东:“车”共4笔,第3笔是横。第4笔是竖;“东”共5笔,第3笔是竖钩。第4、5笔是点。④失-先:“失”共5笔,第4笔是撇;“先”共6笔,第3笔是竖,第5笔是撇,第6笔是竖弯钩。

⑶笔画数相同,个别笔形相异,笔画的组合关系也相异:①儿-几:“儿”的第2笔是竖弯钩,第1笔和第2笔相离;“几”的第2笔是横折弯钩,第1笔和第2笔相接。②互-五:“互”的第2笔是竖折,第2笔和第3笔相接;“五”的第2笔是竖,第2笔和第3笔相交。③无-夫:“无”的第4笔是竖弯钩,第1笔和第3笔相接;“夫”的第4笔是捺,第1笔和第3笔相交。④乐-东:“乐”的第1笔是撇,第1笔和第2笔相接;“东”的第1笔是横,第1笔和第2笔相交。

3.笔画的组合关系林语堂曾指出:“笔画的组合有交、接、离三类,而接又分外、内。外指的是头与头相接,内指的是头与身相接。”

丁西林将笔画的组合分为四种类型:分离的结构、相交的结构、相切的结构和连接的结构。张静贤将笔画的组合关系分为相离、相接、相交三类。

傅永和把丁西林的“相切”和“连接”归为相接中的两个小类,相当于林语堂的“内接”和“外接”,是指“一个笔画的首笔或尾笔与另一个笔画的身段相接”和“一个笔画的首笔或尾笔与另一个笔画的首笔或尾笔相接”。

梁彦民认为,汉字笔画组合关系应包括相离、相交、相切、相接和对比五类。所谓笔画的对比关系是指笔画在空间位置上体现出来的对比关系。例如“土-士”这一组形近字,它们的笔画数和笔形都是相同的,区别就在于上下两横的长短不同。这种笔画的对比关系也起到区别形体的作用。笔者在此采用张静贤的相接、相交、相离这三种关系以及梁彦民提出的对比关系,并把相接分为首接和中接两类。

当一些字的笔画数和笔形都相同时,会因为笔画的组合关系不同而构成形体相近的汉字。因此,笔画的组合关系也是区别形近字的一个因素。例如:⑴己-已:“己”的第2笔和第3笔首接,“已”的第2笔和第3笔中接。⑵人-入-八:“人”的第1笔和第2笔相接;“入”的第1笔和第2笔也是相接,但与“人”撇笔和捺笔的对比关系不同;“八”的第1笔和第2笔相离。⑶田-由-甲-申:“田”中间的竖笔上下相接,“由”中间的竖笔上交下接,“甲”中间的竖笔上接下交,“申”中间的竖笔上下相交。⑷未-末:“未”和“末”的第1、2笔的对比关系不同。

4.笔画的位置还有一种情况,如“太-犬”、“玉-主”,它们的笔画数相同,笔形相同,笔画的组合方式也相同,只是点笔的位置不同。由此可见,不同的笔画位置也是形近字的区别因素之一。这类形近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书写时却容易混淆,应该引起老师和学习者的重视。

二、偏旁按照传统文字学理论的说法,汉字从独体字发展到合体字阶段时便产生了偏旁。作为专门的术语,“偏旁”一词从唐宋时期开始在学者中通行开来。

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偏旁同者,不复广出。”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大抵古字多省偏旁而趣简易。”此后,随着传统文字学的发展,“偏旁”一词由于使用频率极高,为一般文化层次的普通群众所熟知,成为社会常用层面中的一个词汇。

每个合体字至少由两个偏旁组成。因为大部分的汉字都是左右结构,故左半部分称“偏”,右半部分称“旁”,统称“偏旁”。但实际上除了左右的排列形式外,还包括上下、包围和框架三种。左右结构如“汉”、“街”;上下结构如“音”、“爱”;包围结构如“国”、“居”;框架结构如“坐”、“乘”。沙宗元将偏旁概括为:“构成合体字的直接组成单位,多数能独立表示完整音义,一般包括意符和音符,在现代汉字中也包括非表音表意的记号。相同的偏旁因排列组合的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字。”

1.偏旁的形体偏旁是构成整字的重要基础,而形体的不同则是区别字与字的关键。不同形体的偏旁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因此形体相近的偏旁就可能导致形近字的产生。这些形近字的结构相同,偏旁数量也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偏旁的形体不同。例如:

⑴由一组形近偏旁构成的形近字:谈-淡:左右结构,偏旁“讠”与“氵”形体相近。闪-囚:包围结构,偏旁“门”与“囗”形体相近。苦-若:上下结构,偏旁“古”与“右”形体相近。句-旬-甸:包围结构,偏旁“口”、“日”与“田”形体相近。

⑵由两组形近偏旁构成的形近字:拣-栋:左右结构,偏旁“扌”与“木”形体相近,“”与“东”形体相近。朵-杂:上下结构,偏旁“几”与“九”形体相近,“木”与“朩”形体相近。育-盲:上下结构,偏旁“与“亡”形体相近,“冃”与“目”形体相近。庆-厌:包围结构,偏旁“广”与“厂”形体相近,“大”与“犬”形体相近。

2.偏旁的位置在讨论偏旁的位置时,我们首先会想到组成合体字的各个偏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方位组合情况。这种偏旁之间在不同的方位进行组合的规律,不仅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有时也是区别合体形近字的一种手段。

一般来说,现代汉字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二小类。四大类分别是左右、上下、包围和框架结构,十二小类分为:⑴左右结构:披、栏、汁、话⑵左中右结构:衔、班、辩、掰⑶上下结构:笛、季、贷、忠⑷上中下结构:哀、爱、葬、赢⑸全包围结构:回、卤⑹上三包围结构:同、向、间、甩⑺左三包围结构:区⑻下三包围结构:凶、幽⑼左上包围结构:病、床、压、居⑽右上包围结构:句、可、司、氧⑾左下包围结构:近、延、赶、题⑿框架结构:爽、乘、坐、巫

楷书时代的汉字体系中,偏旁的位置并没有区别汉字的作用。偏旁的位置不同,构成异体字。例如:峯-峰 羣-群 略-畧 峨-峩在现代规范汉字中,偏旁的位置是固定的。如果书写时随意改换各偏旁的相对位置,就会产生错字或别字。因此,偏旁的位置也是形近字的一个区别因素。这些形近字的结构相同,偏旁的数量和形体也相同,区别仅在于偏旁所处的不同位置:

⑴陪-部:左右结构,都由“阝”和“咅”构成,但“陪”中的“阝”在左,“部”中的“阝”在右。⑵吴-吞:上下结构,都由“口”和“天”构成,但“吴”中的“口”在上,“吞”中的“口”在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辨析方法,帮助学习者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总而言之,只有从笔画和偏旁的各要素出发,在明晰形近辨析的根据之后,外国学习者才能更加有效地识别和书写汉字。

(本文选自第、号《语言文字周报》。图片源自网络。)









































国内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能治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zlyz/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