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野三关102岁老人邓在凤眼不花耳不聋,爱

位于巴东县野三关集镇的农亭街,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这里有永不干涸的井水,有仿古建筑的木房,有青石板铺就的道路,更有丰富的饮食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坚持粗茶淡饭,常年只饮井水,很多老人都很长寿。全长1公里的农亭街,现居住多户居民,其中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5人,以上的老人1人。

  今年岁的邓在凤老人,是农亭街年龄最大的“活祖先”。老人除有点背驼外,眼不花耳不聋,行动自如,来人还会拉上几句家常,用她自己的话说“心里没一点病”。如今,老人一家五世同堂,虽然两个亲生儿女相继离世,但身边有一个胜似亲生女儿的儿媳照顾,老人一点也不觉得孤单。

  寿星小档案

  邓在凤,女,生于年8月8日,巴东县野三关镇农亭街人。

  生活习惯:饮食规律,喜欢青菜和合渣,爱喝包谷酒。

  人生态度:爱说爱笑,性格随和。

百岁老人邓在凤。

老人和儿媳相处融洽。

老人居住的农亭老街。

青菜合渣离不了喜欢喝口包谷酒

  8月8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记者来到巴东县野三关镇农亭街一栋三层木房,当地年龄最大的邓在凤老人就住在这里。听到楼下客厅有人讲话,老人不用人搀扶就从二楼顺着楼梯走了下来。

  “真是稀客,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快给他们泡茶。”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眼尖的邓在凤老人一下就认出了与记者同行的野三关镇居委会书记冉启胜,连连叫他的小名,并一再吩咐儿媳妇倒茶买烟。作为本乡本土的土家族人,老人不仅好客,与人打招呼也讲究礼行,一副双手作揖的姿势。老人今年已经岁,仍眼不花耳不聋,行动自如,老人告诉记者:“我除了腿脚没以前好使,其他的都还好,心里没一点病。”

  问及长寿的秘诀,老人说:“我们年轻时在河里洗衣,喝的是井水,吃的是合渣和自己种的蔬菜,哪有么子讲究哦。”儿媳李银秀在一旁补充道:“婆婆爱说爱笑性格好,这算是长寿的一个原因吧。”

  老人说,她的饮食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顿饭,喜欢喝口包谷酒,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合渣、青菜和肉类,“每天硬是离不了青菜,感觉像药一样”。老人作息时间规律,坚持早睡早起,不抽烟。

  老人一生爱劳动,前几年,天气晴好时,老人还能到菜地里弄弄土,栽栽菜,种的玉米和蔬菜吃不完,就送给邻居分享。现在,老人的腿脚不如从前,儿女孙辈也不让她下地干活了。闲暇之时,老人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看戏曲频道,或者找街上的老人们打打纸牌,叙叙旧情。

以纺纱养家糊口卖纱磨烂10余双草鞋

  “我当时家境比较好,嫁给他,就是看中了他的勤劳。”老人回忆说,她是18岁时嫁入向家的,老伴儿名叫向培军。向培军是个孤儿,由其舅舅抚养成人。

  当时的野三关,虽然只是一条木房子老街,却是宜昌通往恩施的咽喉要道,人来人往,十分繁华。每天半夜,街上的客栈都还灯火通明,那些南来北往的盐商与茶客们,还在聊天吹牛。同样位于老街的向家,却响着纺纱机的吱吱声——他们小两口以纺纱为业,养家糊口。

  纺纱是门辛苦手艺。邓在凤嫁入向家后,便成了一名手工艺人。当时,人们无论是缝衣还是做鞋,都离不开纱线。那时交通不便,他们把棉花纺成纱线后,便用背篓背着走村串乡叫卖。“那时卖纱线可辛苦啦——北边去到鹤峰,南边去到长阳,一出去就是半个月,草鞋要穿烂十几双,脚要走起好多血泡。”

  丈夫卖纱,邓在凤就在家里纺纱。至今,老人的右手食指不仅比左手食指长了一截,而且还有一个拐。老人做着纱捻的动作说:“那是因为捻纱捻的,天长日久,指头就长成这样了。”

  年,邓在凤一家人参加政府组织的手工业社,他们一家成了手工业社社员,工种仍然是纺纱。他们一家带着机器入股。后来,工业纱流入市场,他们便终结了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后来,一儿一女相继成人,一家人生活出现了困难,邓在凤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磨豆腐补贴家用。“白天要在大集体上工,收工后为豆腐坊磨10斤黄豆的豆腐。每天晚上,要忙到三点多钟呀,10斤黄豆用石磨一转又一转地磨出来,人都转晕了……磨豆腐是没有工钱的,目的是得到一些豆渣,拌饭吃。”回忆到这里,邓在凤老人长长叹了一口气。

  漫长百年,老人的记忆里封存了太多的故事。让她婉惜的是,家里传下来的那套纺纱机已经不在了:“可惜那套纺纱机,在一场大火中烧掉了,要是存到现在,就是一件宝贝呢!”

婆媳亲密全家和良好家风代代传

  老人一生养育了两个儿女,如今已繁衍成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了,已有6个重孙和1个玄孙。老人说话喜欢发出爽朗的笑声。老人说,能活到今天,主要是儿媳照顾得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婆媳亲,全家和”,这句话在百岁老人的婆媳关系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邓在凤的女儿早年去世,儿媳李银秀胜似亲生女儿。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邓在凤的吃喝拉撒等全由儿媳李银秀照顾。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银秀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嘛,老了都需要人照顾……我照顾我妈,天经地义!”年,李银秀的老伴儿因患病多年去世,至今大家仍对老人瞒着儿子去世的消息。采访当天,老人一直念叨:“我什么都好,就是医院,几年没看到了哦。”

  李银秀回忆说,从21岁嫁进婆家起,她就和婆婆朝夕相处,从没红过脸吵过嘴,不知情的一直以为她们是母女,“都说婆媳之间难相处,其实很简单,将心比心相互理解,一切都会好。”婆婆90岁以后,李银秀就从未出过远门,最远就是去街上吃个酒或者到市场买个菜,因为老人在家不放心。

  如今,李银秀的3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并安家落户,且已有孙辈,平时和邓在凤老人一起生活。李银秀对婆婆的孝道也影响和感染着她自己的儿女及孙子们。他们的儿女也特别孝敬家中的老人。每隔一段时间,他们的女儿及侄儿们都会轮流从外地回家看望老人,并临时“顶班”照顾老人。李银秀说:“孝行要代代相传,你今天对父母孝道,儿女才会对你孝道,父母是儿女们最好的老师。”

(来源:恩施晚报作者:彭绪艳陈千恩)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了解详细内容









































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
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zlyz/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