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听得见却听不懂,可能是耳聋的开始

今年79岁的陈阿姨,最近怀疑自己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每次女儿跟她说话,她明明听得见声音,却怎么也抓不住他们说话的意思,反应不过来女儿说的话。最近在体检的时候,她才发现这种“只闻其声,不知其意”现象,其实是老年性耳聋引起的。

为什么会听得见却听不懂?

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彭宏表示,其实老年性耳聋有其自身的特点,一开始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表现为老人对门铃声、电话铃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而平时日常的讲话能听到;之后,随着病情发展,中、低频听力逐渐下降。此时,患者旧表现出分辨能力下降,即听得到但是听不懂,陈阿姨就是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听觉包括三个阶段:听到(察觉)、听清(辨别)、听懂(理解)。这三个阶段是包含关系,如听得清就一定是听到了,但能听到却不一定能听得清。这说明,越后面是越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的活动。

彭宏解释,人的内耳具有简单的声音信号分辨能力,内耳受损后,听觉分辨能力就会有所下降。但由于人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潜能,一般只要能识别70%的声音,就足以保证我们能听懂意思,而不必苛求%。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至于使患者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

但如果内耳受损严重,如老年性耳聋的患者,听力损失得越重,他们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就越差,因此就会出现“听得见,听不清”的情况。此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开始退化,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减弱,和同样听力损失程度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识别能力更差,听得清却听不懂的现象就更常见了。

早发现防听力丢失

彭宏提醒,当老年人发现自己听力下降的初始,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因为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治疗手段能有效逆转老年性耳聋。最适合的应对方法,就是及时就医,完善听力学检查,在听力减退达到中度至重度时,应该尽早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它虽不能治疗老年性耳聋,但对提高听力、改善言语识别率有一定的帮助。

助听器就像眼镜一样,必须通过专业验配才能有效提高听力。现在的助听器已发展到数字信号、智能化处理水平,跟以往模拟机单纯的放大声音不同,它可通过频率判断滤过噪音,从而选择性地加强和辨别语音,减少杂音的干扰,完全可以满足轻、中度耳聋老人的需要。对于中重度耳聋的老年人,佩戴助听器无效时,可以通过振动声桥植入手术获得更好的助听效果。对于重度至极重度耳聋患者应该尽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提高听力、改善言语识别能力的最佳选择。

此外,老年性耳聋也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积极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

同时,老年人要戒除不良嗜好,并尽量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维生素B较多的蔬菜、水果、鱼肉和粗粮等。









































中药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zlyz/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