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原则>>国际听力丨每周一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定义
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Hz处听力损失≥20dBHL?
2.高频下降型: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平坦下降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Hz(??????Hz)平均听阈≤80dBHL?
4.全聋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Hz(??????Hz)平均听阈≥81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rt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2.耳鸣(约90%)。
3.耳闷胀感(约50%)。
4.眩晕或头晕(约30%)。
5.听觉过敏或重听。
6.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7.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检查
一、必须进行的检查
1.耳科检查:
包括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及鼓膜等。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等。
2.音叉检查:
包括Rinne试验、Weber试验以及Schwabach试验。
3.纯音测听:包括、、、、、及Hz的骨导和气导听阈。
4.声导抗检查:
包括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
5.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验。
二、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其他听力学检查:
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括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等。
2.影像学检查:
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蛋白等。
4.病原学检查:
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5.对伴有眩晕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
注:对于有设备噪声或较强刺激声的检查(如MRI、ABR等),除因怀疑脑卒中等紧急情况而必须立即检查外,一般不推荐在发病1周内安排检查。
诊断依据
1.在72h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治疗
一、基本治疗建议
1.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1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mg),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素。
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鼓室内注射可用地塞米松5mg或甲强龙20mg,隔日1次,连用4~5次。耳后注射可以使用甲强龙20~40mg,或者地塞米松5~10mg,隔日1次,连用4~5次。如果患者复诊困难,可以使用复方倍他米松2mg(1ml),耳后注射1次即可。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
3.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
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
5.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
6.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二、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
1.低频下降型:
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②平均听力损失30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培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听力损失≥30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
2.高频下降型:
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
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注: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用药方案和疗效结果供参考。
1.低频下降型: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95.83%。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5%葡萄糖ml+金纳多87.5mg静脉滴注,连用10d。
2.高频下降型: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激素、金纳多、金纳多+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金纳多+激素组有效率最高,为68.33%;对耳鸣疗效最好的是利多卡因+激素组,有效率达到%。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ml+金纳多.0mg静脉滴注,连用10d;③0.9%生理盐水ml+2%利多卡因10ml静脉滴注,连用10d。
3.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巴曲酶、巴曲酶+金纳多、金纳多+激素、金纳多+巴曲酶+激素四组治疗方案中,均是金纳多+巴曲酶+激素组有效率最高,平坦下降型为87.39%、全聋型为78.31%。建议方案:①糖皮质激素;②0.9%生理盐水ml+巴曲酶5~10BU,隔日1次,巴曲酶首次10BU,之后每次5BU,共5次,每次输液时间不少于1h,每次使用前检查血纤维蛋白原,如果低于1g/L,则暂停1d后再次复查,高于1g/L方可继续使用;③0.9%生理盐水ml+金纳多.0mg静脉滴注,连用10d。
疗效判定
一、疗效分级
1.痊愈:
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2.显效:
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dB以上。
3.有效:
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dB。
4.无效:
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dB。
二、判定方法说明
国内外对突发性聋疗效判定的指标包括:①痊愈率;②有效率;③各下降频率听力提高的绝对值;④听力提高的比例;⑤言语识别率。本指南建议计算痊愈率和有效率。
全频听力下降(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需要计算所有频率的听阈值;而高频下降型和低频下降型只需要计算受损频率的听阈值即可。
预后
1.低频下降型预后较好,全聋型和高频下降型预后较差。
2.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3.发病一开始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
4.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5.复发主要出现在低频下降型。
6.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注:突聋有一定的自愈率,文献报告为32%~65%,但临床经验表明该数据可能被高估。相关研究对于突聋基本上没有分型,势必会影响自愈率的结果。从本次突聋多中心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各种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聋预后差异很大,低频下降型痊愈率可达到78.16%,而全聋型只有14.29%。因此必须进行分型,根据各型所占比例,才可能推算出总体自愈率。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年6月第50卷第6期第-页,详细原文及参考文献请查看原文
丹麦国际听力中国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