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原则>>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
导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此“天人相应”也。疾病的发生随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不同,其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可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病因信息
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原理
冬病夏治充分利用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功效医疗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疗法信息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三方面。
1、外治法: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刮痧、中药外敷、中药浸泡,拔罐(药罐)。
2、内治法:口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
3、其他:饮食调理(药膳)、体育锻炼,气功锻炼等。
反复研究,证明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适应症状
冬病夏治系列疗法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具体适应病症如下:
1、内科病症: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或类风湿性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偏头痛,便秘,失眠,高脂血症,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2、外科病症: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变(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疼痛等)。
3、妇科病症:痛经,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4、儿科病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夜啼,厌食(疳积),遗尿,流涎等。
5、五官科病症:变应性鼻炎,耳鸣耳聋,口腔溃疡等。
6、其它病症:冻疮,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等。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禁忌症
1、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皮肤疾病者禁忌敷贴。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和大血管附近慎用敷贴。孕妇、糖尿病患者、结核病、艾滋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慎用敷贴。
2、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一般不适宜用灸法。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柱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3、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冬病夏治系列疗法。
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首先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其次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编辑:刘一晗;原创作者:张雅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推荐编校发表。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