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周**,男,40岁,否认中耳炎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否认三高,有耳鸣,年4月突发性耳聋,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现听力基本稳定。
刚发病时听力如下图:右耳10分贝,左耳53.3分贝。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听力如下图:右耳38.3分贝,左耳48.3分贝。
耳部CT显示正常。
.2.12中心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1、电耳镜检查双耳鼓膜未见异常
2、声阻抗双耳"A"型
3、OAE:右耳通过,左耳未过
4、纯音测听结果如下:
对于这种单侧听力损失用户,需加做单侧言语评估,
左耳由于突发性耳聋,经过积极治疗,耳鸣程度降低,言语识别率较好,左耳试听U-PA,声场评估26.7分贝,言语评估45分贝,助听器双耳言语识别率%效果佳,用户选配U-PA一台。
突发性耳聋病因及发病机制:
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
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异: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多为毛细胞损伤;平坦下降型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因此,建议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低频下降型: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Hz处听力损失≥20dBHL。
高频下降型: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Hz处听力损失≥20dBHL。
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Hz(、、0、、、、Hz)平均听阈≤80dBHL。
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Hz(、、0、、、、Hz)平均听阈≥81dBHL。
在《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
1.低频下降型: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②平均听力损失30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听力损失≥30d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③少部分患者采用②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治疗。
2.高频下降型: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③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对于突发性耳聋用户来说一般言语识别率会比较差,那么后期助听器干预效果随着锻炼言语识别率会有所提高。
对于不对称听力损失一定要做单侧言语测试,这样才能更好的预知戴上助听后的效果。
文献来源: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关于我们——合肥惠耳国际听力中心合肥惠耳国际听力学中心拥有多名听力学专业并持有卫生部颁发验配师资格证的听力师,并不定期特邀知名的听力学教授、博士进行听力学咨询干预的听力中心,本中心配备了客观测听检查(声阻抗、OAE、ASSR、Chirp-ABR-AC/BC/FF)、小儿行为测听(视觉强化、游戏测听)、声场评估等。同时配备了助听器验配室、专业耳模制作中心、言语评估室、真耳分析听力室,言语康复师,耳蜗咨询听力师专注于为听障人群提供个性化听力解决方案和全程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安徽听障家庭互助群)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