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与肾有密切的关系。
两者虽有不同,但往往同时存在。发病和肝火、痰湿、肾虚等因素有关。
疾病危害1、影响情绪: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2、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和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3、影响家庭生活:在耳鸣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中,因为耳鸣而长期求医吃药,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则影响家庭和睦。4、影响听力:非常响的耳鸣能够干扰所听的内容,常常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5、影响睡眠: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的厉害,使人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特别浅。有人诉说,睡眠不深时可以被耳鸣吵醒。因为半夜醒来后,耳鸣仍然响个不停,所以使人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预防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7.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8.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9.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10.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11.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12.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13.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配穴治疗
体虚型:在劳累后耳鸣加重,耳鸣如蝉鸣之声,时作时止,或昼夜不息,夜间明显,听力逐渐减退,兼见烦躁失眠,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面色焉黄等症状,为虚症型耳鸣耳聋,发作和体质虚弱因素所致的肾虚等因素有关。
1、翳风穴(双侧):位于耳垂后的凹陷处。
2、听宫穴(双侧):在面部耳前,张口时呈凹陷处。
3、侠溪穴(双侧):属于足少阳胆经,侠溪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4、肾俞穴(双侧):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督脉的命门穴)。
5、太溪穴(双侧):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配穴原理:听宫穴可以促进耳部气血循环,条例耳鸣耳聋等症状;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手少阳三焦经环绕耳后循环,可以条例耳部症状;侠溪穴为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可以清泻肝胆之火;肾俞穴为肾脏的背俞穴,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可以起到滋肾阴、固肾气的作用。
火旺型:如果伴有耳鸣如雷鸣或海潮声,可以自行缓解,在恼怒后发生或加重,头昏头痛,口苦咽干,烦躁不宁等症状,为实证型耳鸣耳聋。发作和情志因素所致的气郁化火,饮食因素所致的痰郁化火等因素有关。
1、翳风穴(双侧):位于耳垂后的凹陷处。
2、听宫穴(双侧):在面部耳前,张口时呈凹陷处。
3、侠溪穴(双侧):属于足少阳胆经,侠溪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4、中渚穴(双侧):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处。
5、太冲穴(双侧):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配穴原理:听宫穴可以促进耳部气血循环,条例耳鸣耳聋等症状;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手少阳三焦经环绕耳后循环,可以条例耳部症状;侠溪穴为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太冲穴胃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可以清泻肝胆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