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预防保健>>新课标middot新教材中国教育>>
1.点击上方蓝字“掌握现代特教”订阅;
2.订阅成功后点击“历史消息”查看往期内容;
3.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材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人才储备。为提高教材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教材建设规划文件,即《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年)》。这些文件不仅在宏观层面制定了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而且在微观层面对学校的教材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特教学校教材使用关系更为密切,主要是因为目前大部分特教学校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此外年我国颁布的三类特教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后续教育部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也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开发的。特校教师在使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依据《办法》的指导思想,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为什么要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新教材
首先,这是目前提高特教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各地特殊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这不仅体现在地区之间,在同一地区内也极为明显。新教材的编审,汇聚了全国优秀的特教教师、普通教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等共同攻坚克难,尽可能地考虑各地发展差异、考虑残疾学生多样化需求,遵循课程标准,在教材的专业性、科学性、时代性等方面下大功夫研磨。对于部分发展水平较低的学校,以及近年大量出现、未来还将持续出现的新建特教学校而言,使用新教材,将有效节省学校教师到处搜寻教材的时间和精力,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特殊教育教学的规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当然,在实践中也有教师反映新教材专业性、适用性不高的问题。对此要从多角度去思考。第一,没有一本教材能够同时满足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标准以及自己拥有的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性的调整。第二,有些教师对新教材的不认可可能与其不熟悉新教材有关。这需要教师逐步熟悉、适应新教材,还需要各地加大新教材使用培训力度,帮助教师用好新教材。第三,有些问题确实和新教材编写质量有关,需要新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办法》对此也有规定,指出“教材实行周期修订制度,一般按学制周期修订”,并明确了几种修订情形。修订教材、提高质量不能仅依靠编写人员和出版人员的努力,它是全国性的系统工作,需要广大特教教师参与,在实践中检验教材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修订建议;需要教研、科研人员的参与,通过大量基础性研究,探寻教材建设规律,提出提高教材质量的有效办法。其次,这是优化教材建设环境的重要措施。教材建设是一项高度专业性的工作,也备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