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预防保健>>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80例疗效观察>>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遗留终生性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东菱迪芙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溶栓药物,用来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自年1月~年1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诊断突发性耳聋80例,所有患者均经纯音测听声导抗,ABR检查,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发病时间为1~16天,平均5.3天,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东菱迪芙(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3±10)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2±9)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确诊后即予葛根素葡萄糖ml静滴,泼尼松30mg晨起顿服,维生素Bmg、维生素B10μm每日一次肌注,同时辅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东菱迪芙具体用法是:总量40BU,分五次使用,分别为第一、三、五天每日10BU,第七、九天每日5BU,均加入0.9%NaClml静滴,控制滴速,时间不少于1小时。
1.3评判标准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分四类:痊愈:听力曲线回升到正常范围,即纯音听力损失小于20DB,耳鸣减轻或者消失;显效:听力曲线在HZ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0DB以上;有效听力曲线在到HZ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5到30DB;无效听力曲线回升不足15DB者。2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10天后复查纯音测听,结果如下: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愈率2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治愈率12.5%,总有效率67.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使用东菱迪芙时出现皮下淤斑、轻微皮肤搔痒,经简单处理均未影响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较少。3讨论突发性耳聋病因尚未明了,多数认为与病毒性感染、血管疾病、内耳水肿、耳蜗圆窗膜破裂有关。但多数学者认为,无论何种致病因素,内耳微循环障碍可能是突发性耳聋致病的病理基础。
东菱迪芙又名巴曲酶,是基因工程方法合成单一成分的丝氨酸蛋白酶,它是一种从中美洲响尾蛇科毒蛇的毒液中提取的高纯度的类凝血酶样物质[1],其作用机理可能有:1)其主要成份凝血酶样酶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Aa末端的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使纤维蛋白原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使单体聚合成多聚体,多聚体再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可迅速被纤溶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从而在不引起血管内凝血的前提下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抵制血栓形成。2)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削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作用[2]。3)东菱迪芙还有一定的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并能降低血管阻力。有研究显示,经东菱迪芙治疗后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及平均流速有所增加,血流速度增加的机制可能于东菱迪芙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另外,东菱迪芙通过抑制缺血后c-fos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和缓解氧自由基损伤而起到保护神经元作用。东菱迪芙为生物工程DNA合成的单一酶,不含出血毒素,神经毒素,不良反应较少,不失为一种方便应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