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方案>>中国诗歌版图内蒙古赤峰卷上>>
赤峰诗歌简介
特约组稿:张永渝
赤峰市处于长城外、燕山北,得名于耀眼特立、嫣红妩媚的一簇山群,那是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发祥地。年,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出土,赤峰也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八千年前,兴隆洼文化确认了“华夏第一村”。这里也是契丹文化的发祥地,一个铁血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以金戈铁马铸就了大辽帝国的辉煌;这里还有草原青铜文化、蒙元文化,有“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观。女神庙、骨笛、红山龙等各种玉器是人类早期凝固的诗。大辽帝国时代,萧观音以其《回心院》、《十香词》与青春生命铸就了惊天泣地的悲剧女性诗魂。此后,赤峰诗歌大体有两个脉络,一是蒙古族主体的巴林诗群,元朝丞相诗人伯颜、清代史学家拉希朋斯格、现代民间即兴诗人沙格德尔以及当代著名作家阿?敖德斯尔、诗人巴?布林贝赫、其木德道尔吉、那?赛西雅拉图、哈?丹碧扎拉森、敖力玛苏荣等,都是从巴林草原走出来的文人。因此,巴林地域文坛上已经形成文人传统,这一传统影响着巴林青年作家的文学创作。其重要特征是语言的崇拜、中和之美、传统文化的眷恋、乡土记忆、和谐坦然的心境、崇尚世间的美好等等。
另一类是赤峰汉族诗人,如:韩麟符是李大钊的助手,也是与周恩来一起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形成名噪一时的“蜂子体”,他的诗歌与“革命烈士诗”通构。
建国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巴雅尔、王燃、高晓力等是赤峰诗歌的先行者。
二十世纪的80—85年间,赤峰诗坛出现了第二代诗人的曙光,其中有袁凯军、独桥木、鲍尔吉?原野、武自然、牛钟礼等。在朦胧诗年代,他们的诗歌在赤峰大地令人耳目一新。期间,赤峰地区的诗坛、诗社及社团雨后春笋,仅在八四年赤峰师专(赤峰学院前身)就成立了“野草”、“摇篮”、“绿风”等诗社与社刊,会员之众之广在赤峰是空前的,开启了赤峰高等学府的人文风气之先。哑樵、刘国民等在校园也热闹非凡。
一九八五年在红山脚下,有一个蓝太阳诗社成立,主要成员有:蒙马(董剑英)、麦沙(张玉国),梦日边、冻土(东立君)、老土(王志强)、冉之(郝树春)、刘强、朱江、扬弃(杨玉琢)等。一九八八年,诗人绿岛组织了“荒原”诗社,出版《荒原》社刊,在全国都有影响。
年12月出版的第二期《新诗报》,推出“中国诗歌内蒙古诗人群体大展”,作者涵盖全区,其中赤峰诗人包括独桥木、哑樵等。年成立的赤峰青年诗人协会则以“先锋实验”闻名,会长独桥木,副会长袁凯军、李金河。成员有独桥木、袁凯军、哑樵、晓理、钟礼、于凤先、木子、王晖、白立平、艾丽雅、李金河、麦沙、张果、武自然、赵郭明等。协会成立当年创刊了《北中国诗报》,并在创刊号上推出“内蒙古青年诗人群体大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至今,赤峰的诗人阵容不断强大,有独桥木、舒洁、哑樵、蓝冰、武自然、张无为、袁凯军、吕斌、麦沙、绿岛、蒙马、梦日边、李富、牛钟礼、张蜀恒、王楚、老米、安榆、吕森、老土、冻土、冉之、王晖、忍淹留、张正旭、刘姝妹、赵广贤、陈海、万鹏程、崔友、王国元、牧子、梁树春、白希群、西拉沐沦、漠海边城、乔国煜、聂凤舞、艾清翔、祁东强等。这些人在自己的诗歌实践中,八仙过海、各有春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赤峰市基于历史文化的底蕴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塞外明珠,正在向文化大市的预期目标迈进。
八月的草原
高晓力
八月的太阳,焙烧北方碧绿的原野。
窑变的大地,疯狂成几万年前的样子。
花和虹在雨后变幻出千种风情,
妖娆百媚地抚慰懒散的畜群。
马头琴声从炊烟上冉冉升起,
鹰在琴声中翱翔,
巨大的羽翼搅动连天云翳。
东海的雨云,大河的波涛,
在草原上汇成万千骏马的奔腾。
拉琴的老人,长髯飘飘,神态安祥,
那柄用白马的骨胳雕刻成的胡琴,在风中悠悠诉说……。
在城里听故事,总有市声的嘈杂,
人群和楼群一起向心灵挤压。
造出一块绿地,掘出一泓池水,
由此幻想着草原的辽阔,原野的芬芳,
幻想着用湖水洗濯污染的日子。
子夜的月光,俯视沉睡的城市,
依稀灯火与星空隐隐相接,
漂泊了几千年的幽梦仍在继续,
不论伏羲和女娲还是亚当与夏娃,
都会在草地和鲜花里找到自己的归宿。
走在八月的草原上,衣袂沾满花瓣,
鞋上的泥土都溢出花的馨香。
在这无际无垠的大地上,
不再有门和窗,不再有圆和方,
只有你和我,你拥有了世上无限的财富,你收获了世上无尽的理想,
从此,你不再有任何奢望。
无欲的草原,仰卧在蓝天下,
把她所有的蓄积,所有的宝藏,
所有的欢乐和忧伤都坦陈在阳光下。
她那艳丽无比的胴体,吸引着人们贪婪的目光。
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晶莹剔透,
象湖水中沐浴的白天鹅,洁白而丰满,
柔美的舞姿把心绪梳理成淡淡的云影,
自由自在,随意漫卷……
没有依托的舞蹈,是心灵的轻松。
百灵鸟仍然在歌唱,那个永恒的主题。
从春雨到夏日,雁阵写意的秋天接踵而来。
那个在秋风中传唱的故事,延续太多的结尾,
每一个结尾都走出一条幽幽的草原路,一步三回头的蹄音萦绕不去。
两条大河终于走到一起,
象两座山上点燃的烟火,在无边的天际交尾。
青牛和白马漂泊了无数个昼夜之后,
在那个细雨霏霏的清晨,站在了虹的桥头。
这对迷失了太久的恋人,虔诚地对着东方膜拜,
直到天地的尽头,契丹的太阳冉冉升起。
从此,这片草地上有了烟火,有了婴儿的啼哭,
有了遍野的牛羊和八个雄心勃勃的部落。
一部浩繁的史书从这里写起,
从日出的红火到中天的酷热,
绵沿几万里的草原帝国,在中国的北方构筑无数雄性的丰碑。
八月的骤雨敲打草原的键盘,蒙古铁骑啸聚生风,
黄色风暴从这里启程,来自东方的冲击波如长空的雷电,
把浓重的雨云撕裂成片片檄文。
那是一双雕玉成龙,攒土为陶的手,
那是一双牧羊接羔,拥抱亲人的手,
可当那双手举起弯刀,挥向南方、东方、西方的时候,
江河被鲜血染成红色,各色人种的血液交融在一起。
鲜红的血色铺出一条壮怀激烈的道路,
一条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路,一条血泪交织的路,一条遥远而迷茫的路
直到地中海,威尼斯……
最终,还是回到了这里。
沿那条金戈铁马的古道,你找到了什么?
道路已被荒草掩埋,掩埋的还有生锈的刀剑和将士的尸骸,
和那段震撼世界的血淋淋的历史。
当晚霞出现在草原的时候,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那条桦林边迷失的小路,在梦中引导你思念故乡。
离家时妈妈伫望的身影,随你走遍海角天涯,
那无语的祝福,象一尊佛,永远立于心灵的路口。
诗二首
袁凯军
蒙古族民歌联唱
蒙古人
在我的听觉里
腾格尔用沙哑的声音诉说蒙古人
在我的视觉里
席慕蓉用娟秀的金笔刻画蒙古人
在我的草原里
走着骑马的不骑马的蒙古人
在我的血液里流着
喝酒的不喝酒的但同样
热烈的蒙古人
蒙古文字一勾一划都是纠缠的样子
邀你做草原的贵客
蒙古语言翻动着精致的舌音
让你听到蒙古人的心跳
腾格尔眯起真诚的小眼睛
说这就是蒙古人连颤音
都起伏在骏马的背上
旋律在马头琴弦上起跑
向所有的听众敬酒
席慕蓉托着高高的颧骨想
家乡的湖
那七彩的蝴蝶也在稿纸上飞翔
只有到草原才知道
真正蒙古人的血也醉人
西拉沐沦神
在北方有一条养大蒙古部落和醉了酒踉踉跄跄找不到家的河
滔滔成韵
牛角号吹一年四季更换颜色的西拉沐沦呵
——在——北——方
这里住着地地道道的蒙古人
没完没了喝茶然后说一两句粗话然后开怀大笑的蒙古人
浑身河卵石一样拥挤的腱子肉
储满他们自己暖暖的阳光
成吉思汗优秀的小白马在长满白胡子的老人那里跑来跑去
让那些做蒙古靴的女人捡蘑菇的孩子回不了家
遒劲之弓鸣鸣告诉人们
马头琴是一支长调牧歌变成得
太阳从河首走到河尾唱不知名的牧歌终于疲倦了
尾音溅湿了部落溅湿了星星溅湿了醉马草的芳香
篝火。酒。野风。
使西拉沐沦的黄昏猛然粗犷
全羊烤出油了奶茶溢出锅了马奶酒诱惑嗅觉了
牛粪火把远古烧的滚烫滚烫
河浪不歇犹如铁木真八十面军鼓在响
女人用肩膀把安黛舞跳成雄性的抖动
颤音全部凝固在活跃的乳峰之上
点燃生活的汉子用酒灭火
把北方之月拴在驼峰上照明
蒙文版的夜晚一支长笛浑浑厚厚地把草原吹成很多颜色
让阳刚之气沿着视线一寸一寸地生长
太重太浓太柔滑的西拉沐沦
该去形容乡情以及生活在这里的炊烟和
那太近似于油画太近似于定格太近似于古铜色的狂欢吗
因为永永远远西拉沐沦之神不死
诗四首
冻土
水之初
你有几重天
今夕何夕
眼睫上那枚滑落的珠儿
淹没我
溯江之水三十年
无论何时将它打开
早已不是
莲的心事
黏在一起的粽香
水之魔
头顶凫浮在水里
由黑到亮
雪一直下个不停
像这日子
开门有雨
关门风就先于你进来
纠结着莫名的情绪
旋着
水之魅
茶盛开于杯中
不可救药地幻成几缕水影
那么美好地站着
听得出咝咝的水声
在左耳道中途粉碎为玻璃
而右耳道静静地看妻
蛇一样的睡姿
可能与水有关
牵绊着前世今生
水之问
出远门之前
必须告诉你
我要到汨罗江
去看一位水先生
是不是因水清
才有此一纵
而今面对这江这河
你还敢不敢一试
诗二首
老土
一个人的城市
我希望生活在一个春风沐浴的城市
广场的长椅上坐着我的父亲和母亲
在下午的阳光里神态安详
保持着生前的模样
我记得他们的训诫
要对飞鸟持有敬畏之心
要远离云端
不要做厌世者不要让骨头弹出体外
东方红了
从缝隙逼进来的阳光
更加专业它们越过无神论的纸和笔
把我精确到死亡
每天早晨
我服的解药在你塌陷的乳房上
长久以来
我已经习惯了内心的泉水无人来享
习惯了
春风吹过
失去了一冬的小草冲出淤泥的水面
诗二首
麦沙
目睹一条河的生长
目睹一条河流的生长
就是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
一条河
一
行
泪
泪水走过的地方
泪痕生长的地方
泪痕上漂流痛苦和欢乐
是不容易看不到的部分
泪水来了河流
擦去往事的过程
泪水跌落就叫她
瀑
布
你把春天带到了哪里
——海子远去二十年
这一页日历怎么翻
也翻不过去用尽了浑身的血液
你走了春天也随你而去
你真得把春天带走了在我们
最需要她的时候
列车依然呼啸怕你的呼吸压过
它们的嗓子麻木的铁轨在压迫中坚强着
早已不属于自己的躯体
泥土生长出翅膀
飞翔
又重归泥土生命中唯一的
旅行
你走过我的故乡没有看到你的
身影深刻的脚印早已被茁壮的荒草
一次次埋葬
晚钟提醒着子夜
住在梦里的人们
捧着鲜花与泪水集体漫游
风雨横行的子夜母亲守望的目光
水手远航归来的灯塔泪水
穿过黑夜的河流
风扭动着路标的头指引着
坦荡的歧途
一只鹰藏在光明的黑暗深处
测量我们与阳光的距离
花朵站在幽深的绝壁之上
遥望春天真实的呼吸
泪水一次又一次洗濯
揉入伤口的盐
死亡最
美丽的睡眠
紧紧地闭上眼睛
这是我能抵御住泪水
剩下的唯一的力量
黑夜里的眼睛舞蹈的星星
春天整个的春天
在一个清晨被你悄悄地装走
你把春天带到了何方
活着的麦子打量着焦渴的土地
是你把春天带走了
带走了的春天啊何时才能
回到她的故乡
诗二首
陈计勤
阅读死亡
当我敲打开
这个
词语时我就离
死亡更
近一步,敲打
文字
是多么
快乐的事情
黎明
不只是
听见敲门声
才,打鼾
沉思的
毛发在
梦中也会
纵身一跳
索德格朗*
多么清新的眼睛
月照的晚上
也不拒绝
抛弃韵脚和
格侓去拥抱
病态的
月亮
如果
有一天
我的体内停电
又停水我
真的不配去
阅读死亡
让秋风,诅咒我的灵魂吧
秋风在
一遍遍督促我
脱掉单薄的睡衣
让寒战提醒
这,频临的感冒
它,像大海
一样在嘲笑
海景的灯光,要
低下你的头
去
想望虚无的
天空
我的希望已寄予礁石
没有它我拍不起
惊涛骇浪
风,由此
美美地
提高着嗓门
唱着瑟瑟的歌
在
每个角落
都堆起一座座
落叶的坟墓
我不是那
附啄在
秋叶上
不眠的
蝶卵
没有春天
就
死叮在
一颗泪珠上
去冻死的
虫!
诗二首
蒙马
冬日之觞
白桦树的兄弟们
伫立在冷冷的风中
他们最好的朋友
是阳光和飞鸟
我赢弱的问候
有如顺它们美丽皮肤上
滑落的鼻涕
而我血液开放的罂粟
就是那次煤矿的瓦斯爆炸
嚎怒恨
随渗出的液体流
凶勇了河水
水说:让我在半路上的沙土中湮灭吧
不要让我抱住一棵高粱
或是握紧一粒谷子
不要让我溜入大海
此刻太阳和麻雀正在和白桦们交谈
我胸中却是不停被捣着的蒜罐
胃向天空呼喊
让我坠入土地吧
让我坠入土地吧
你
你的背影
总在我的前面
一根骨头
一座山的暗色
总在我的前面
一条河流
一场狂风的凝聚
所以我梦想
你的背影
终有一天会象门一样
为我敞开
让我进入
或者穿过
诗二首
沉香
在一个开阔的地方,读雾
一切都在晃动,海水、日子、翅膀、芬芳
经纬与涟漪不停在互换哑语
鸟儿赶来缝补加冕的衣衫
一声“不忍”脱口而出
那么轻、又那么重的忧郁在尘上裸露
远处向阳的坡在牵引着光朝上跑
只是,兽与人相拥
发出的叩响、月牙香,一样永久
朦胧的袈裟吸饱寓言
上升或下沉
紧紧围绕闭目趺坐的塔影
真身自顾自淬炼烟云,面向虚空
这一年的眉被雨水覆盖
翻山吃草的羊群
如同面目舒朗的音符,想象着在延伸的弦上
七分柔软的果肉,三分月色分明
在一个开阔的地方,读雾
瘦山与瘦水在对弈中行走
谁可以替谁沉进去,听天空的水声,怎样咀嚼、旋转、蒸腾
把新鲜带给麻雀、再带给一一个寻觅的眼神
当我再次上路
昨天,我一直在揣磨一个词
说它的深度,它朝向天空
说它的广度,它在千万盏灯的目光里飞舞
于是,我停下来,在一堆落叶里找寻它的色彩
眼前倒映在水中的塔影深情地晃动
我想都没有多想,就伸出手圈住太阳,轻轻、轻轻地放入水中
今天,我选择了一座最高的山攀登
可是我忍不住回眸,哪里传来雪落的声音
漠然地锁住了一声一声鸟鸣
我多么不想留下无尾的韵脚
进进退退的,一朵花在肋骨上
不断收集嫣然的笑容
谁知道这笑容可以用来交换果实呢
再踩几滴露珠来涂上吧
呓语带香,伴着故乡的马蹄声声铿锵
掌一盏灯,浅草在春风中的呢喃被传颂
我们不说老屋的瞩目
不说正在赛跑的蒲公英
只让淡淡的花香来萦绕梦境
只让安然的诗句将希望播种
只让片片雪花辉映满街的灯影
当我再次上路
阳光在前,清风在左右
风尘仆仆将跋涉笃定
当我再次上路
曾经的苦痛已铸成前进的血肉
那些不安的思绪也已交付给展翅翱翔的鹰
当我再次上路
信念悬挂长空
我要怀揣那朵白莲,把心放牧
诗二首
梁树春
羊草垛
一切都在厚雪中
白灾唱着瘆人的长调
快打开羊草垛
干燥的牧草还保持着八月的青绿和芳香
这里封存着初秋的阳光和蝈蝈的叫声
牛的眼神安静
羊发着“妈,妈”的喊叫
青壮期被割倒晒干并垛存的牧草给冬天带来安慰
三月的阳光
三月的阳光
灿烂的针芒洞察一切
我在山顶的石器时代遗址独酌老酒
起身抛一块陶片
它象一个灰蝴蝶一起一伏飞向崖下
我望着光秃秃的山岗
毁林开荒一个“粮”字
在古老的国土上耕出了多少血
举杯邀先民
热辣辣一瓶老酒下肚儿
我仿佛看到莽林的山路上走来了一位
头顶陶罐的取水姑娘
诗二首
垄青
乡村拓片
一坡盛开的杏花
一溪清泠泠的流水
一条弯弯的山路
一片葱郁的白杨
一缕袅娜的炊烟
一地翻涌的麦浪
一抹青红的早霞
一园丰盈的瓜豆
一眼甘甜的水井
一对浑圆的酒窝
一巢叽喳喳的燕子
一只喜庆的喜鹊
一头卧着倒嚼的黄牛
一杆冒烟的眼袋
一座慈爱的草屋
一条曲折山路
一张晃悠悠耕地的木犁
一盏忽明忽暗的油灯
一锅烀熟的玉米
一火盆烧得焦黄的山药蛋
乡村
只剩下这些记忆的拓片
影子
我找不见了自己
只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找不到了自己的人
只找见了自己的名字
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却有好些
人
人
人
说
说
说
在某
某
某地
看到了我
诗二首
白希群
安息在果园的祖父
你终于可以坦然地
躺在自家的果园
静心欣赏自己的创意
和满树的秋果红艳
不再理会岁月的躁动
也不必再用苦难写诗
你把沧桑的一生守口如瓶
所有的情节都遥不可寻
山坡下的旧屋
隐隐可见缕缕的炊烟
你以相片的形式
端坐正堂中间的墙壁
而你最挂怀的人
我失明的祖母
在黑暗中一遍又一遍
擦拭你脸上的灰尘
你的表情始终严肃
同时尴尬没有笑意
但已是对命运
最好的总结或者诠释
眼底暗淡、浑浊
仿佛有清泪欲下
想象不出当年的意气风发
又一年的春天
苹果花开的时候
你不再孤单
两只白色的蝴蝶
徘徊你们的墓前流连不去
那是你们青梅竹马的爱情
六十年后重来
与岳父谈死亡
此刻病房里只有临床哮喘病人
吸食雾化药物的嘶嘶声
岳父斜倚在摇起的床板上
气色不错,安详而愉悦
几乎一个下午我们都在交谈
他说起自己经历过的战争
人一堆堆地死去
来不及掩埋
他还说到第一位妻子
和那场半城人死掉的鼠疫
他记得她最后的眼神
绝望而无助。头慢慢地萎下
他亲手埋葬了她,蜜月未满
他讲到胞兄——一位满洲国翻译官——的自杀
当晚狂风大作,老院子里碗口粗的树杈都折了
他思路清晰,记得每一位死去亲人的忌日
他说寿数没有超过他的
但死在后头也有不好的地方
拖累别人的时间要长
这时岳父好像倦了
眉头拧结,陷入沉默
而对面床上传来的嘶嘶声和烟气
越来越重
诗二首
陈海
秋初记事
一
平原之外,有许多雨
等候几株玉米桔子长出新芽
这时候,会有一条大河
从田间流过。带着短促的鼓点
敲打离人心头持续的缠绵
哪怕是一支空了的白酒瓶
依旧会在风的呜咽中
回想春天的故事
二
还是那片村庄,那片红蓝瓦房
古旧的颜色在红楼梦的脚注里
一卷卷地落进诗与诗交错的纹理
再以黑夜的方式慢慢成长
与炊烟的离别已经太久
无数次于梦中出现的矮墙上
落着几只麻雀,一动不动地
望着村头老槐树上落下的椭圆形叶子
以及叶子上藏着的几粒槐豆
安静地等待着羊群出现的方向
三
城市的热度超过了预报的期望
马路上的小花伞
怎么也抵挡不了无处藏身的阳光
碎花裙急促的脚步,从一个路口
转入另一个路口,尾随的汽车
一两声蝉的叫声,扩散成一个城市的声音
多重和弦的节奏带着无限制的混响
无法掩盖刀郎那带着漠北风沙的高吭
四
这场雨走得太远太久
久得人们已经忘记了这里
除了几声麻雀、几只飞虫
几句带着喘息的笑话
之外,再也没有值得谈论的东西
于是,今天下午
这里下了一场雨
恰好湿透了我走了一整天的鞋子
五
这个夏天的尾声不需要点缀
尾声的休止,会让干涸的河床
长满牙齿。也不需要从草原上拔出钉进去多年的钉子
那些锈蚀得严重到已经无力喘息的钉子
早已经病入膏肓
草原深处
一滴水在阳光下眨着眼睛
你路过的影子被挤到了边缘
呵欠就像洪水一样泛滥起来
草原是一个多么辽阔的名词
轻微的动作都会摇晃起牧女的心潮
而时光就像一粒风的呓语
慢慢地渗透在脚下
那条河不再唱着波浪宽的调子
你看过去的眼神一样印进阳光下的露珠
眨几下
这个世界就成为了一种记忆
而草原在此刻
依旧为一阵风的到来而骚动
一如羊群在山梁上
柳絮一样奔跑着……
诗二首
忍淹留
有关小提琴的故事
在针尖上流浪
存在的感觉
如此强烈
音符看成了你的背影
是没有心跳和眼神的
最单纯的
你的表情
可惜我没有追随
撕扯自己
去做针尖的影子
如今
只有在深夜
拥着深爱的人
想着伤感的事
也许与他无关
独自
心满意足
失明
我看到
蓝天吞噬了乌云
沉默地消散
是乌云垂死的态度
仿佛
琴弦灰死之前
映入眼中的寂寞
轻微得还未落入心底
就随风飘走
已经淡忘
心的位置和形状
我曾经
在巴赫的态度中
失明过
责任编辑:韩庆成
(选自《诗歌周刊》第期中国地方诗展栏目)
看完为您推荐一个悉尼的 中国诗歌博物馆网络展馆依托中国诗歌流派网建立,特征集个人诗集、诗合集、诗论集以及诗歌民刊、诗歌手稿等资料。请民刊编者、诗集作者签名后通过快递或挂号方式寄至: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老街书馆,收件人:韩庆成,手机:,邮编:。我们收到后将在中国诗歌博物馆网络展馆和老街书馆永久展示,并将在未来的中国诗歌博物馆展出。感谢您的支持!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