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治疗方案>>5岁女孩因用药不当致聋,你还在给孩子乱吃>>
前些天,刚满4岁的儿子不知因为什么开始咳嗽,我的心立刻不淡定了,打算医院。
老公却不愿意,说上次咳嗽医生开的药还没有吃完,不如先吃两天看看,医院。
我表示了坚决的反对。
虽然儿子的表征都是咳嗽,但引起咳嗽的原因可未必相同,得经过医生检查、化验才能知晓。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那服用专门针对细菌的抗生素怎么可能有效果,而且还会伤肝伤胃伤肾……
然而老公是头倔驴,还是不愿意,逼得我找出以前央视发布的一部公益短片给让他一秒不落地看。
图上的这个女孩出生时很健康,爱唱、爱笑。
但5岁时因为发烧用药不当,她的听力越来越弱,最后成了一位只能用手语与人交流的聋儿。
然而不安全用药导致少儿突聋并非只有宣传片里的这个小女孩。
有数据显示,滥用、错用耳毒性药物是儿童后天致聋的主因,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为30%~40%。
药害猛如虎,但抗生素使用不当致聋只是中国儿童用药重重隐患的冰山一角。医院年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分别为成人的2倍和4倍。
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安全用药,避免发生类似的悲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药误区,家长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1.滥用预防
不少家长看着孩子像是要生病了,就会提前用一些板蓝根或者维生素,甚至抗生素等药物。这个看起来没什么危害,但是药三分毒,即便板蓝根是中药,对于孩子的肾脏都是负担。如果用消炎药或者抗生素等,更是会造成孩子身体生态失衡,从而降低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2.混吃药物
有些孩子病情严重,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好起来,会让孩子多吃几种药。一方面,孩子的肝肾负担都会加重,无法消化造成肝肾损伤,另一方面,药物混吃有些时候会产生反应,效果反而会降低,不如单吃一种药。
3.用药频繁
每天用药的频率以及用药的量都有规定,但是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好得快,或者减轻症状,会自行添加用药量,结果导致肝肾负担加重,甚至出现毒副作用。
4.糖水用药
药物苦涩,孩子吃不下,家长就会用糖水给孩子送药。但是红糖水的钙、铁等元素会与药物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不仅如此,果汁、豆浆、牛奶等都适合用来送药,最好还是忍一忍,用清水送药效果最好。
5.用成人药
很多家长把成人药药量减半给孩子用,觉得这样就可以了。但是孩子和成人的身体结构不太相同,孩子的肝肾、神经等发育不够完全,即便是药量减半,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毒性太大,所以不要随便给孩子用成人药。
6.热衷外国药
不少家长不管是干什么都喜欢国外的,觉得外国的药更安全。一方面国外的说明书看起来更加费劲,语言不过关很可能产生误区;另一方面国外的药物是从网上订购或者代购等途径购买,监管较难,保障较低。
7.迷信偏方
不少家长就爱用偏方,土方。但是不少偏方没有合理的科学依据,而且成分不明,用量不明,所以乱用容易耽误病情。即便有时候治好了,也不一定是偏方治好了孩子的病,而是孩子扛着自身痊愈了。
8.相信朋友推荐
有些家长会互相交流经验,自家孩子吃的药物效果好,推荐给别的家长,然后自行去药店购买服用。但是每个孩子身体素质不同,症状也不同,病因可能也不同,吃了相同的药物不一定有用。
9.重药物轻护理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吃了药就没事了,别的方面也不上心。其实孩子生病,药物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调养身体,注重护理,在孩子的饮食、卫生等方面都要注重,生病期间不能吃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监督孩子,并且好好照顾孩子。
了解更多“暖绘本”详情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