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

总想忙完了再去治43岁老总近乎失聪失明

看看眼前这个高高瘦瘦,风度翩翩的男子,再看看他的病历,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金剑虹在心里暗暗叹一口气:“如果他查出糖尿病后好好配合医治,何至于在这个年纪就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还患上尿毒症呢……”

图文无关

没症状就不吃药8年糖尿病进展到尿毒症这名男子43岁,是IT行业一名事业有成的老总,从交谈中,金剑虹就能感觉到他思路清晰,气质儒雅,不幸的是,七八年前他就患上了糖尿病。

“IT行业你懂的,忙起来没日没夜,刚创业的时候,他工作压力很大,还要应酬,大吃大喝,没空运动,再加他有糖尿病家族史,几近具有了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所以30多岁就得病了。”

金剑虹说,本来得了糖尿病也不用太恐慌,这类慢性病,只要遵医嘱,规范用药,完全可以长时间有效控制,以这位老总的条件,服用一些更简便的自费药也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在治病这件事情上,他却有点弄不灵清。这七八年来,他就没有接受过特别正规的糖尿病医治,想到了就配点药吃吃,没想到就不吃,即便吃药,也是自己琢磨着吃一点,其实不知道吃下去后血糖有没有控制好。”

这位老总对金医生说,他虽然得了糖尿病,但是初期并没有甚么症状,最多就是觉得有点嘴巴干、没力气,他总以为是工作忙人累了的原因,压根没往糖尿病的方向想。

“我也不是不想治,是想等忙完手头上的事,空下来了再好好去看病。可忙过这一阵,紧接着就会有下一阵,停不下来。而且我感觉自己身体状态仿佛也没什么异常,就一直拖延下来了。”

去年开始,他开始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不对劲了,虽然吃吃喝喝的机会依然很多,但1米78的人,从多斤瘦到了斤。而且,看东西经常看不清楚。一开始用力眨眼睛,揉几下,还能有一会儿看得清,到后来看电影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看不到字幕,再揉眼睛也没用了。这时候他去眼科检查,诊断结果是糖尿病增殖期视膜病变,不可逆。

他的脚也开始肿起来,小便变得很少,做了肾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病变,已到尿毒症的阶段,需要每周做两到三次透析,也是不可逆的。

他的抵抗力也变得很差,动不动就被感染。最近这次去金剑虹医师那里,就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突发性耳聋,耳鼻喉科医生认为跟糖尿病相干,又叫他到内分泌科来医治。

“才43岁的人,已到了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阶段,看上去模子还好,其实生活质量非常差,出行必须有司机给他开车,他自己已看不清楚了;每周都要透析,他也没法再出去旅游、出差。虽然他现在还是在坚持工作,精神状态也还可以,但他其实已非常脆弱了,现在最怕的是万一被严重感染……”

糖尿病初期可能没症状有些人得了糖尿病自己根本不知道糖尿病初期,几近是没有甚么症状,最多有些乏力、口干、小便多等不典型的表现,所以很多人乃至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嘉强主任接诊过一名17岁的胖小孩,身高一米七五,有两百斤左右,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直到有一次细菌感染拉肚子,致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作,休克了,才知道。送到医院的时候,他的指尖血糖已高到测不出来,静脉血糖到达76mmol/L(正常值是6mmol/L),这是有生命危险的。

还有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也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他还不喜欢喝白开水,1感到口干就买饮料喝。他跟周主任讲,他每天要花多块钱喝上20多瓶饮料。结果是越喝血糖越高。

有些人即便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由于不痛不痒,像那位老总一样,没有好好医治。一名34岁的女性,8年前得了糖尿病,但不是太严重。由于婆媳矛盾每天吵架,她有点自暴自弃,就懒得好好医治,结果三个月前,她的眼睛开始看不清楚了,医院救治时,被确诊为糖尿病引发的视膜病变,眼睛要瞎掉了。她这时候才开始后悔,每天在病房里哭,但是周主任也只能安慰安慰她了。

“糖尿病是个慢性病,如果一直不医治,血液里的高糖分就会致使血管壁损伤、体内代谢产物堆积,从而对人体神经、器官都产生毒性作用。但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很缓慢。”周主任说。

对比以下症状,你可以自我判断一下有没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了:

单纯糖尿病,仅为血糖控制不好者:容易乏力、口干、喜饮、小便多、体重下落。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手麻或脚麻、怕冷或有灼热感、皮肤上会有蚁爬感、听力下落、身体的某一区域常常出汗、或皮肤破皮后会色素镇静留下疤痕。

糖尿病合并视膜病变:视物模糊,失明。

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小便泡沫增多,尿量减少,下肢肿。

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的会致使皮肤易被感染、间歇性跛行、烂脚、足部坏疽、败血症等,大血管病变会引发脑梗、心梗。

等到糖尿病发展到有并发症了,通常医治效果都不会太好,所以,一定要初期控制、规范医治。金剑虹医师就碰到一名糖尿病患者,好好地活到90多岁。

原来40岁以上多发的Ⅱ型糖尿病现在2三十岁得的也很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现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18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有11.6%,糖尿病的前期、糖耐量异常人群更是到达50%左右,也就是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血糖异常。

“华人本身就是一个糖尿病的的好发种族,体内胰岛素分泌的代偿能力比欧美人要弱一些,这可能和我们几千年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的农耕模式有关,我们的基因已适应这类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现在饮食精细、运动少、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的模式。”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嘉强说。

糖尿病不但发病率愈来愈高,而且愈来愈年轻化。周嘉强主任说,成人Ⅱ型糖尿病,本来在40岁以上多发,现在2三十岁的比比皆是,有的乃至在10多岁就得病了。

金剑虹副主任也说,从她的临床接诊情况看,十年前,她一个月也就碰到几个30多岁的糖尿病人,现在一个月最少接诊10几个。

预防糖尿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运动,控制体重,提倡粗茶淡饭,少吃精细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生活尽可能规律。

得了糖尿病怎样预防并发症?为了避免自己不知不觉就有了糖尿病,40岁以上人群最少每一年要做一次血糖检查,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20岁以上就要每一年查一次。

现在的体检项目里都会有空腹血糖检查,如果查出来高于正常值(>5.6mmol/L),先不要慌,再去复查一次,由于有些人可能前一天吃东西吃得晚,这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两次检查血糖都高于7mmol/L,那基本可以肯定有糖尿病了。

这时候要不要马上开始用药控制血糖,就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了。比较胖、胃口大、活动不多的人,医生一般会先对他们进行生活习惯的干预,调剂生活方式两三个月后,如果血糖降下来了,那末可以不用药;如果还是控制不好就用药。

对本身生活习惯上就没什么问题的糖尿病患者,那末还是尽早用药为好。

要不要用药,可以看一个“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一般在7.5%以上的需要立即用药。

对糖尿病患者来讲,控制血糖是一个规范管理的进程,除降糖医治,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接受降压、降脂达标等医治。糖尿病一旦诊断,并发症筛查很重要,很多并发症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

医生建议,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稳定的,医院随访一次;血糖有波动正在进行方案调剂的,要一周去一次;另外,最好半年到一年左右做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

另外,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测血压。对普通人来讲,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才能诊断为高血压,但因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最少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之内,否则,将会增加糖尿病视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危险。

近期热文当老外考中文听力遇见《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国行版三星Note7首炸还没了结,2炸又来了!给你们讲个段子了...

最新!马航MH残骸找到!入海前居然经历了这么可怕的事....

看众志如何成城?温州抗击台风“莫兰蒂”°全程记录

起床后先做这件事!99%的人,都用错了姿式……

(来源:都市快报)

HANDMADEBY

东海









































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zlfa/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