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体征>>李东荣为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李东荣:为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金融移动支付技术创新"研讨会。大家知道,银行卡芯片化迁移是近年来我国在改进金融服务民生,提升电子支付风险防范水平,推动银行卡产业升级方面实行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人民银行顺应国际银行卡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切实实行银行卡与电子支付管理职责,将推行金融IC卡行业应用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银行业展开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当前,金融IC卡全国推行工作健康、安稳、有序展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动,受理环境改造基本完成,发卡数量逐步爬升,行业合作不断拓展并在小额快速支付领域实现突破,金融IC卡芯片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开始启动,47个城市的金融IC卡多应用推动工作全面铺开。 金融IC卡的推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发展和支付方式创新,便利了广大人民群众,同时推动了基于智能安全芯片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稳步发展,相干金融标准的发布又进一步为移动支付发展提供助推力,使其成为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根据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推动金融创新"和"改进民生"的要求,金融部门正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将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努力方向。本次研讨会以"金融移动支付技术创新"为主题,契合了当前热门和实际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下面,我想向大家扼要介绍人民银行推动移动支付技术创新的主要思路,与各位代表共同探讨。 1、移动支付将成为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智能的不断普及、移动通讯络的蓬勃发展和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作为依托智能安全芯片技术的新型支付工具出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支付工具从磁条卡、IC卡到移动支付的发展和演进是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的一定进程。移动支付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能够有效整合金融IC卡与互联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和渠道。移动支付在全面继承金融IC卡的非接触、安全性、多应用等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存储空间大、计算能力强、线上线下络融会等特点,创新性地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讯技术和金融受理络整合成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应用融会载体,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3A"(Anytime,Anywhere,Anyway)移动金融服务。因此,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应用一脉相承、相得益彰,是金融IC卡应用的继承和创新,是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非接触式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应用拓展等均顺利展开,为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修建了积极的产业发展氛围,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催化剂和奠基石。同时,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对加快我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进程,进一步推动金融IC卡行业应用,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和银行卡多应用领域,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支持和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和产业发展,自2011年来,人民银行依照"凝聚共鸣、谋求合作、统一标准、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计划移动支付标准体系,专门成立课题组,构成《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报告》,于今年7月正式出版。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组织40多家产业相干单位成立移动支付标准编制联合工作组,经广泛调研、技术攻关、标准研制、专家评审等阶段,将于近期正式发布移动支付相干技术标准。同时,为推动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的融会发展,启动了2010年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简称PBOC2.0规范)的增补和修订工作,相干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发布PBOC3.0规范。另外,人民银行还不断加强对支付市场的管理,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支付业务发展的规章制度,并推动建立了支付清算协会,为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建立修建良好的氛围。 2、以技术标准促进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发展 统一的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的受理环境、安全可信的基础设施、开放同享的多应用管理平台和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是移动支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推行应用移动支付的进程中,要坚持有效整合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资源,最大限度复用金融IC卡络、系统和终端设备,鼓励采取和推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尝试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码算法,努力推动移动支付联通用并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有效衔接,促进产业资源共享、联合发展。具体包括: 1是标准先行。标准是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产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奔腾的源动力。目前,移动支付业务模式百花齐放、技术方案百家争鸣,缺少统一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统一技术标准,才能有效避免各方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终端布放等方面的重复性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是互联互治白癜风哪一个医院最好通。互联互通是实现移动支付产业资源共享的基石,是培养健康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是产业有序、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实现参与各方受理终端的复用、支付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业务的融会发展,走产业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银行卡受理络与移动通讯络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集约化发展。 3是安全可控。由于技术方案的多样性、通讯络的开放性、安全模块的同享性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信息安全风险是移动支付长远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要加快构建移动支付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模块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努力提升移动支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移动支付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一机通用。1机通用是为实现多卡合一目标而对金融IC卡"1卡多用"的拓展和创新。中的安全模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承载多张"虚拟银行卡"的电子钱包。安全模块也不再为一家账户管理机构独有,而是由多家账户管理机构同享。1机通用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本钱分摊,显著下落账户管理机构的账户发行本钱。 5是合作共赢。移动支付生态环境复杂,产业链较长,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产业各方要依照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思路,充分发挥本身专业优势,兼容并蓄,实现跨机构、跨行业联动创新,共同推动构成"产业联合协作、市场资源共享、业务有序竞争"的互信、合作、共赢发展局面。 3、推行应用移动支付技术创新的措施和建议 综观国内外银行卡芯片化迁移与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当前正是我国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奠定业务运营基储打开产业集约化发展局面的关键阶段。为充分发挥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资源整合、技术支持、业务推动和规范管理的作用,建议从以下6方面开展工作,以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是推动移动支付标准实行及应用试点。结合目前商业银行、中国银联、通讯运营商等移动支付应用展开情况,应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采取条块结合方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选择部分电子商务基捶境较好的城市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展开移动支付试点工作。一方面验证移动支付金融行业标准的技术成熟度、产品兼容性和系统联通性;另一方面在移动支付金融行业标准框架下探索和创新移动支付技术方案、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等,为移动支付应用推行积累经验,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效应。 2是推动移动支付非接触受理环境改造与完善。非接触受理环境的改造与完善是移动支付规模化发展的基赐保障,其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移动支付应用推行进度和成效。因此,要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有关文件精神,加大非接触受理环境改造力度,保障非接触受理环境的联通用质量,实现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受理环境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复用。 3是展开移动支付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可信基础设施是联系商业银行、银行卡组织、支付机构、通讯运营商、应用提供商及用户的桥梁和关键。要争取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启动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各方搭建共同信任的密钥体系和空中传输通道,提供移动支付安全模块与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为移动支付联通用、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4是加强移动支付技术风险研究。移动支付技术风险不但触及支付交易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还影响支付体系安全和金融稳定。因此,要加快分析研究风险成因、机理和潜伏威胁,探索评估方法,提出防范措施,为加强移动支付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决策根据和技术支持,也为产业各方展开系统建设和运行、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等提供指导和参考。 5是加快移动支付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以贯彻落实移动支付金融行业标准为切入点,以"联通用、安全可信、规范有序"为主要目标,建立与银行卡技术管理相衔接的移动支付技术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金融行业移动支付应用发行、受理、转接清算等环节延续、安全和稳定运营的能力。 6是创新移动金融服务应用。要在信贷试点的基础上,依照移动支付金融行业标准及安全要求,不断创新移动金融服务模式和渠道,积极探索移动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和金融服务水平薄弱地区的应用,切实拓展"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推动移动支付向服务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移动金融普惠制方向发展。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齐心协力、开辟创新,大力推动金融IC卡行业应用和移动支付标准建设,为移动支付发展修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展望未来,我国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发展前景广阔。中国作为世界上使用移动络终端数量最大的国家,未来对移动支付的需求及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构成共鸣,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白癜风能治好吗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人民银行向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各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中国银联、通讯运营商表示感谢,并向学术界、产业界和媒体界一并表示感谢。最后,希望大家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增进彼此交换,有所收获。祝此次研讨会美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