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体征>>药安全谨防错误用药导致药物性耳聋>>
在我国0-17岁儿童青少年中,造成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有:噪声、遗传、中耳炎、药物中毒、孕期感染等,其中,滥用、错用耳毒性药物成儿童后天致聋的主因,30万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耳聋,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抗生素酿成的悲剧8岁的童童出生时,医院的听力筛查。3岁那年,童童因为感冒发烧使用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家长称,随后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很少有反应,问她问题的时候,总要问两到三遍才能回答,而且一定要看着家长的嘴,才能理解说话的内容。三岁半的时候,童童以前会说的话变得发音不清楚。家长就带着童童来到耳鼻喉门诊进行听力检测。结果发现孩子听力双侧大于97分贝,属于极重度听力障碍,最后确诊为药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滥用抗菌素引起的。虽然童童自费植入人工耳蜗,进入了正常的小学上学,但家长表示,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要知道,植入人工耳蜗的费用就将近20万。
滥用四类药品可致药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属于遗传性耳聋的一种,就是说孩子本身是对耳毒性药物敏感。不是说所有的孩子使用某种药就会致聋,因此尚无较好的预防和筛查方式。国家曾有统计,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年到年听力障碍人士中,70%至80%都是药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会引起听觉神经的损害。一般治疗方法没有明显效果,不能恢复到用药前的听力水平。因此药物性耳聋是不可逆的。
四种容易导致药物性耳聋的药物分别是: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等使用过量均有致聋的可能。。
2、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氨等。
3、抗肿瘤药。
4、解热镇痛药。
建议家长,如果儿童服用这些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家长常犯的六种用药习惯我国居民安全用药形势严峻,致死人数几乎是交通事故的4倍。其中30万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耳聋。以下,是生活中家长常犯的用药错误。
1、滥用退热药: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
2、滥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
3、一病多药: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
4、滥用补药:时下给孩子服补药的现象比比皆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补品,5岁以上的体弱儿可酌服,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作主张。
5、滥用维生素: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6、滥用中草药:一般而言,中草药的安全性比西药大一些。但只是相对而言,如果随便服用同样可导致对婴幼儿健康的损害。
预防药物性耳聋学会正确使用药物正确使用抗菌药应明确几个概念,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1、抗菌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炎症:炎症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如果是非感染性炎症,用抗菌药就没什么用,只能增加它的副反应。只有感染性炎症,用抗菌药才能有作用。
2、流感用抗菌药适得其反: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对它做任何处理,一周左右,也能自愈。而抗菌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起作用的,它对病毒基本上没有作用。所以,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感冒,服用抗菌药不仅没用,还可能引起腹泻等副反应。
3、联合用药不一定好:根据安全用药准则,能使用低级的就不使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药物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选用抗菌药物只要一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联合用药。
4、新药不比老药好:抗菌药不能根据贵和便宜来判断好和坏,每种抗菌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们针对的细菌种类,作用部位各不相同。
5、见效就停药不可取:任何细菌的生存都有一定周期,如果细菌还没完全杀死就停药,很容易造成细菌死灰复燃,或潜伏在体内,这时候的细菌比使用抗菌药前的细菌毒力更强,需要用更高级的药才能够压制下去。所以首次用药务必保证足量足疗程,确保把病治好。
儿童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不但存在药剂上的差别,而且有的药还属于儿童禁用。因此,遇到无法用物理方法解决的疾病时,要及时就医,或选择已证实对儿童安全有效的药物。
本文内容来源:KK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癜风能传染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