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体征>>家教论坛震惊名儿童因为这>>
我不到一岁就学会叫爸爸妈妈
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
我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妈妈,不是我不乖
只是我想跟你说话
但是着急说不出来
……
就是这段央视播出的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宣传片——“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让无数网友泪崩。
相信大家在看完这则短片后,小主人公浠诺无声的话语仍然在我们的大脑中回旋,她本来是个爱笑的小姑娘,不到一岁就会叫爸爸妈妈,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却因为一次发烧后用药不当,渐渐失去听力。而像她这样因用药不当失去听力的孩子,中国每年大约会出现个,因用药不当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调查: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成人2倍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
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
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高达24.4%。
国内每年约有3万儿童因用药不良致聋。
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
我国7岁以下聋儿,超过30%是药物过量造成毒副作用。
曾经网传瑞芝清退烧药致儿童死亡,对此有专家表示,因服用此药导致儿童死亡是完全有可能的。
药物致聋并不是个案
平时,我们总觉得意外只会发生在电视剧的情节中,现实中根本见不到,或者说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可是公益广告中的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频发的案例。
大家还记得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令人震撼的千手观音表演吧?
(图片来自网络)
在21名聋哑演员中,有18名是因为药物致聋的。
还有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用药不当,我们每年约有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则难以计数。
困境:药厂不愿生产儿童药
家长常把孩子当“缩小版的成人”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利润低、研发周期长、成本大等原因,许多药厂不愿意生产儿童药。国家食药监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很多药品说明书及有关文献,都缺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资料。一些药品说明书中仅有“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描述,并未标注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长期以来,儿童在接受治疗和使用药物时,常被当做“缩小版的成人”。很多患儿家长表示,自己曾给孩子服用过减少分量的成人药。
有专家表示,儿童用药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获取剂量有误、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家长们在儿童用药的选择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这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内容出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儿童用药十大误区1、果汁服药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2、喂药加糖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3、剥去溶衣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4、强行灌药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5、静睡喂药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6、服成人药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7、服药过量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8、滥用退烧药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9、滥用维生素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10、滥用抗生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内容出处:中国药学会/[1]刘俊英.儿童用药防误区[J].家庭医学,,(2):15)
儿童家庭常备药推荐发热中成药:瓜霜退热灵胶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双黄连栓、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西药:小儿退热栓、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用于3岁以下小儿);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口服液(用于3~12岁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用于12岁以上小儿)。感冒中成药: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等。西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复方锌布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咳嗽中成药: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等。西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氨溴特罗口服液。腹泻中成药:止泻灵糖浆、葛根黄连微丸、小儿肠胃康、苍苓止泻口服液。西药: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小檗碱片。消化不良中成药:健胃消食片、大山楂颗粒(丸)、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复合凝乳酶胶囊、复方胰酶散、保和丸、葵花健儿消食口服液、婴儿健脾散、小儿化食丸等。西药:乳酸菌素片、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湿疹中成药:宝宝湿疹膏、冰黄肤乐软膏、肤乐霜。西药: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便秘中成药:一捻金胶囊、小儿七珍丹、王氏保赤丸、四磨汤口服液,健儿消食口服液。西药:开塞露外伤创可贴、京万红(烫伤用)75%酒精用于清洗伤口;1%~2%碘酒,用于不破皮的皮肤外伤以及早期疖肿,蚊虫叮咬,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
内容出处:国家星火计划培训丛书《儿童常见病治疗与用药实用手册》
来源:综合自央广新闻、沈阳晚报、搜狐母婴等
编辑: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