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体征

春社里,侗寨里飘荡那震耳欲聋的芦笙曲,还

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人们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欢度春社,独峒乡八协、华练、平流村和林溪镇平岩、平铺、林溪、吉昌等寨子过得尤为隆重,还有洋溪乡小兵屯也很热闹。

(春社特色美食)

这一天,这些寨子的人会提前准备好丰盛的菜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到家里去做客,也可以是朋友的朋友一起去,只要知道他家过这个节,带上一些糖果进屋便可,客人可尽情吃畅快饮,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开始吃,有的亲戚朋友多的,主人可能从一大早就开始吃到晚上到夜间,客人一拨接一拨,因此,所以人们便把过春社叫做“吃社”。除了吃,有的村寨还会组织开展“月也”(村寨间集体做客),进行吹芦笙比赛,昨天小编就在独峒乡华练村体验了赛芦笙闹春社。

在华练村

下午五点左右,第一支芦笙队(平流村芦笙队)浩浩荡荡走过华练村风雨桥,来到了华练村口。

芦笙队先在村口吹奏一曲芦笙,雄浑的芦笙曲穿过大街小巷,有的钻进屋子里,有的飘荡在村庄上空,原本沉积的雨雾,顿时消散,此时村民们也纷纷从自己屋里出来汇集到鼓楼坪,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

芦笙队来到鼓楼坪,随着由一两名芦笙队员吹奏的芦笙曲在鼓楼坪绕圈,据当地人介绍这是前奏,前奏吹完了后,整个芦笙队才开始集体吹。集体吹奏几曲完后,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华练村民便邀请芦笙队到家里吃饭吃甜酒。

吃过甜酒吃过晚饭,芦笙比赛才正式开始。主寨会派出和客寨人数相当的芦笙队与之对抗比赛,经过几轮的对抗,自然决出胜负。

(芦笙赛)

这一轮比赛刚结束,村口又响起了芦笙声,另一个村的芦笙队到了,新一轮芦笙赛紧接着又开始了。芦笙赛就这样一场又一场上演着,直到夜深。比赛结束的芦笙队,有的结伴回家去,有的到寨子里去“吃社”,年轻人们则到姑娘家去行歌坐夜、吃艾粑粑去了。在华练屯,春社就是这样热闹的,但是,据了解,这样热闹的大型的芦笙赛闹春社是隔年举办的。

去找艾粑粑吃其实是为了去“坐妹”!

在三江,春社这一天人们还有做“艾粑粑”的风俗。刚才说到的年轻小伙子比赛结束后,便行歌坐夜吃艾粑粑去了,其实吃艾粑粑只是一个借口,坐妹才是最主要的。为什么会在春社做艾粑粑?

有史书记载,在商、西周时期,春社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也常听老人们说,以前,春社这一天,姑娘们便会早早上山去摘艾草,因为艾草带有一股清香气息,而春社这个时候的艾草最嫩。摘回来后精心清洗、晾干,然后摏,挤掉摏出来的乌水,用蒸子蒸熟,然后和蒸熟的糯米饭混合摏成糍粑,摏好了的艾粑粑香味四溢。到了晚上,小伙子便寻着香味来找姑娘坐妹。如是说来,这个春社还真是姑娘小伙子谈恋爱的一个节日!

(艾粑粑)

图文/曹世英龚普康莫珍世

编辑/曹世英监制/梁克川

风情三江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jbtz/1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