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体征>>ldquo眩晕探案系列rdquo>>
本期与大家分享一例重度眩晕患者的诊治,起病时主要为头晕,后出现左侧面瘫、左耳疼痛及疱疹,因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及上感史,先后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脑干脑炎”,值得临床重视,特分享如下:
一般情况
患者郭某,男性,66岁,农民,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欠佳。
外院诊治过程
30天前因受凉后出现持续性头晕,行走不稳,尚可行走,至当地诊所按“脑血管病”输液治疗效果差,且头晕加重,行走困难。
20天前出现左耳部疼痛,外周无水泡,左侧口角歪斜、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撅嘴等动作,医院查头颅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头颈联合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图A、B、C、D),按“脑梗死”治疗,头晕进一步加重,不能下床。
5天前左侧外耳道出现水泡,头晕加重,完全卧床,不敢睁眼,轻微活动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生化:蛋白0.98g/L,脑脊液常规:蛋白定性(阳性),有核细胞计数5*/L,按“带状疱疹、脑干脑炎”给予抗病毒、激素等治疗后病情仍未见好转,遂来我院眩晕中心就诊。
图A~C:外院磁共振平时未见明显异常;图D:外院头颈联合CTA:右侧颈内动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入院查体
自发右向眼震,向右侧凝视眼震增强,左侧减弱,方向不变;甩头试验:左侧(+),左耳外耳道壁充血,肿胀,皮肤红肿、疱疹结痂,左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伸舌居中,鼓腮左侧漏气(见图E、F),左耳听力下降,余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征(-),双侧指鼻(-)。
Berg平衡量表评分1分,眩晕障碍评定量表88分。
图E:左耳周疱疹;图F:左侧周围性面瘫。
入院初步诊断
该患者急性起病,逐渐加重,以“头晕、周围性面瘫、外耳道疱疹”为主要症状,虽然脑血管多发重度狭窄或闭塞,但其高级皮层功能均正常,无肌力、肌张力、病理征反射异常及交叉性感觉障碍或瘫痪,高级皮层、基底节区或脑干病变证据不充分;除平衡障碍外,指鼻等共济可,小脑病变证据不足;且患者右向自发眼震,凝视眼震方向不变,左侧甩头试验(+),考虑前庭周围病变可能性大,结合左侧周围性面瘫提示第Ⅶ、Ⅷ多发颅神经损害,合并耳周疱疹、疼痛,因而考虑Ramsay-Hunt综合征可能性大。
为此,我们给予患者完善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
图G:纯音测听:右耳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左耳全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图H:声导抗:右耳A型鼓室图,左耳C型鼓室图。
图I:双温试验:提示双侧水平半规管低频功能减低;图J:oVEMP双侧均未引出波形,提示异常。
图K:视频头脉冲:双侧各半规管增益值均减低,左侧为重且伴显性扫视波。
入院后给予患者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进一步排除颅脑病变及桥小脑脚区、内听道占位性病变;
最终诊断
Ramsay-Hunt综合征
双侧前庭功能低下
治疗
给予足量的抗病毒药物以及激素抗炎减轻神经肿胀,口服敏使郎、金纳多滴剂改善前庭功能等药物应用;
因考虑到患者在转入我院之前,曾被诊断为“脑干脑炎”应用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一般,分析可能原因:①未发现前庭功能的损伤,未进行有效前庭康复训练,且长期应用前庭抑制剂,延缓前庭功能代偿;②患者重度头晕1月余,伴明显焦虑及活动恐惧,合并明显情绪障碍。
基于此,我们调整治疗方案,增加:
①前庭康复训练(前庭训练包括凝视稳定性、平衡和步态训练的阶段性进展);
②经我科心理师进行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评估提示处于焦虑抑郁状态,随后给予心理疏导、加用调节情绪药物。
治疗2周复查
图L:声导抗:双耳均呈A型鼓室图;图M:双温试验:左侧水平半规管低频功能减低,右侧恢复正常。
图N:oVEMP、cVEMP:左侧未引出可重复波形,提示异常;右侧基本正常,较前好转。
图P:视频头脉冲:双侧各半规管增益值均较前有所增加。
经以上系统治疗,患者可下床行走,生活可自理,复查前庭功能有所恢复,Berg平衡量表评分由1分提高至45分,眩晕障碍评定量表由88分下降至28分;
治疗3周康复出院,嘱其院外继续前庭康复训练。
图Q:入院第1天,卧床,不敢睁眼;图R:入院第4天,卧床行前庭康复训练;图S:入院第7天,可坐位前庭康复训练;图T:入院14天,可下床自行行走。
关于“Ramsay-Hunt综合征”
Ramsay-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膝状神经节炎),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激活后引起的多发颅神经炎,病毒可侵犯III--X颅神经,其中以面神经最常见。其引起的面瘫约占所有面瘫的12%,在老年中更为常见,患者通常超过60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一.病因
本病由潜伏在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再活化引起,除侵犯膝状神经节外,还可累及邻近的位听神经。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发病有关。由于感染波及颅内引起局部脑膜炎,故脑脊液常有异常。
二.特征表现
RamsayHunt综合征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周围性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耳廓和外耳道红斑、疼痛、水泡样疹;皮疹和水泡也可出现在口腔、软腭、和食管的顶部
耳鸣和耳痛,疼痛可能较严重并放射至颈部
感音性耳聋,通常是短暂性的,极少数为永久性
听觉过敏
眩晕或头晕,比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更严重
味觉缺失,口干和/或眼干
三.辅助检查
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测试提示ELISA、IgM和PCR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均阳性;面神经电图(ENOG)可见患侧面神经振幅较健测明显降低。在MRI检查显示面神经管段异常增强,膝状神经节迷路、鼓室或乳突和正常侧对比,不对称增强;前庭和耳蜗神经和膜迷路结构也可以异常强化;在某些情况,患侧的桥脑面神经丘可增强;测定容积的FLAIR可显示患病的神经高信号强度。
在某些情况下,MRI可见的面神经强化伴其他颅神经受累(通常为位听神经)应考虑RHS的诊断,可先于典型水疱疹的出现。
上图A:管内面神经节段[短箭头]和膝状神经节[长箭头]强化;B:管内面神经[短箭头]和位听神经节段[长箭头]强化;对侧面神经和位听神经正常。
四.治疗
关于Ramsay-Hunt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依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抗病毒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
Ramsay-Hunt综合征的预后比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更差,通常麻痹程度更重。它对抗病毒和类固醇联合治疗更敏感,而且抗病毒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目前大多数文献建议在症状的最初72小时内联合使用抗病毒和皮质类固醇治疗。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和相关代谢紊乱等疾病的患者,应注意激素的使用。
本例患者诊治启示
一.加强对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疗水平。
因病毒侵犯神经在位置及时间上先后,出现症状的次序则没有一定规律,多数患者疱疹、疼痛出现先于面瘫,少数病例疱疹出现较晚,发病时仅有疱疹前耳皮肤神经痛症状,或疱疹已经出现,但不在面神经分布区域,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首发症状不同造成误诊疾病各异:
一些患者以咽喉痛、咽喉疱疹、声带麻痹等上呼吸道症状为首诊,可误诊为疱疹性咽炎、声带麻痹、喉结核;
有些患者以面瘫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贝尔氏面瘫;
一些患者拔牙后出现右耳及同侧面部阵发性刀割样疼痛为首诊,误诊为三叉神经痛;
另些患者以耳鸣、耳痛、听力下降,伴眩晕为首诊,误诊为突聋。
有研究者发现,有半数的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不出现疱疹或延期出现,而仅出现疱疹前神经痛症状,故提出将皮肤神经痛作为此病主要的诊断依据。
如果面瘫伴有较严重的耳蜗前庭症状,即使暂时没有发现疱疹也应高度怀疑RamsayHunt综合征,可测定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和进行补体结合试验,用阿昔洛韦治疗有效更进一步支持该病诊断。
二.治疗及时且全面,重视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及精神心理评估。
Ramsay-Hunt综合征中累及前庭蜗神经时可存在前庭功能低下,早期眩晕较严重,多伴严重恶心、呕吐,临床多长期大量应用止晕及抗吐剂,会导致抑制前庭功能代偿;故早期联合前庭康复训练促进前庭功能恢复至关重要;长期头晕患者,一定不要忽视心理精神因素,因一次前庭损伤导致PPPD发生临床较多见,故必要时的心理治疗及调节情绪药物的应用等亦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LabinE,ToreH,AlkuwaitiM,StreibC.TeachingNeuroImages:ClassicRamsayHuntsyndromeandassociatedMRIfindings.Neurology.;89(7):e79–e80.
[2]EvistonTJ,CroxsonGR,KennedyPG,HadlockT,KrishnanAV.Bellspalsy:aetiology,clinicalfeaturesandmultidisciplinarycare.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86(12):–.
[3]王洪田,翟所强,韩东一等.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3):-.
[4]Martin-SanzE,RuedaA,Esteban-SanchezJ,etal.VestibularRestorationandAdaptationinVestibularNeuritisandRamsayHuntSyndromeWithVertigo.OtolNeurotol.;38(7):e–e.
[5]MonsantoRD,BittencourtAG,BobatoNetoNJ,etal.TreatmentandPrognosisofFacialPalsyonRamsayHuntSyndrome:ResultsBasedonaReviewoftheLiterature.IntArchOtorhinolaryngol.;20(4):–.
眩晕诊治,我们一路同行!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