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体征>>健康大讲堂如何预防耳聋三水人医医生告>>
为了增加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耳部疾病及耳聋基因检测等相关基本知识,提高市民对自我听力的保护意识,3月1日和4月9日,我院耳鼻喉科王克雄副主任医师及医护人员分别走进张边社区和月桂社区,为居民举办《关爱听力健康,共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健康宣讲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
活动中,王医生为居民们进行了耳科基本知识科普,内容包含爱耳护耳、保护听力、耳聋基因等相关知识;并在现场为大家进行了免费的耳科检查,随行的医护人员也为居民提供测血压、助听器免费试戴等服务。
讲座上,王医生都讲了哪些内容呢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耳朵的基本结构
外耳:指能从人体外部看见的耳朵部分,即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朵疾病的常见症状
1耳鸣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
引发及加重耳鸣的原因
噪音: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对高危人群(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特别是环卫工人)要注意噪声防护。
精神紧张和疲劳: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在身体疲劳状态时均易使耳鸣加重。
特殊药物:耳鸣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不要忘记告诉接诊医师患有耳鸣,因为有些药物会使已有的耳鸣症状加剧。
不良习惯: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
身体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造成耳鸣、耳塞等不适。贫血、营养不良等亦可引起耳鸣。
2
耳聋
常见的耳聋种类有哪些?
①传导性耳聋
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中耳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②感音神经性聋
先天性:常由于遗传因素、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后天性: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外伤性聋;突发性聋: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爆震性聋;噪声性聋。
3
眩晕
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一般是旋转性,感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或上下沉浮、左右摇晃。头部或体位的改变可以使眩晕加重。如BPPV、前庭神经元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梅尼埃病、前庭阵发阵、听神经瘤、偏头痛性眩晕、后循环缺血等等。
耳聋的预防
1、先天性遗传耳聋的预防
父母将耳聋基因遗传给小孩会导致先天性遗传性耳聋。这类耳聋应以预防为主:
①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②两名先天遗传聋人之间不应结婚,如各种原因非结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绝育。
③先天遗传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但婚后若第一胎为先天性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
⑤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耳聋家族遗传性。
2、新生儿期防聋
①如在产前期,母亲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
②孕期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③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痘极易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积极开展耳聋基因筛查及听力筛查。
耳聋基因筛查及听力筛查小科普
新生儿听力筛查
重要意义: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家庭还是对于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耳声发射技术(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AABR)的联合运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听力筛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可达到95%以上。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是在孩子出生或者是出生三天之内,通过采足跟血的方式,使用耳聋基因芯片对我们国家人群常见的四个基因、九个位点进行筛查;检查结果中会对孩子是否携带耳聋基因、或者是否存在耳聋致病基因进行明确的分析,并且对后续家长应该如何处理进行提示。所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可能发现不到的迟发性听力损失,或者不能明确诊断的耳聋基因进行补充。
3、小儿期防聋
感染性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最为常见。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对小儿有抓耳、摇头、不明原因发热、拒食、哭闹时,应注意耳部检查。
4、预防药毒性耳聋
药毒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禁止滥用耳毒性药物。对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禁用耳毒性药物。婴幼儿、妊娠期妇女、老年人对耳霉性药物同样敏感,应该禁用,必须使用时也应慎重。此外,对于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定期检测血清抗生素水平及听力情况。
耳部保健
1、避噪音
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戒挖耳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3、慎用药
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4、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5、熄肝火
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突发耳聋。因此,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6、多补肾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从西医角度讲,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食用含钙、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香菇、大豆、动物肾脏、鱼肝油等。
《火灾就像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