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类

爱耳日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耳朵是我们的五官中最不起眼的,它的健康也最容易被忽视。可是,耳朵却是最脆弱的,在我国存在听力障碍的人当中,因为不注意保护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80%以上。

听力是怎样产生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中的5%,也就是3.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3.28亿是成人,0.32亿是儿童。

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到万,是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光听障新生儿就有2万~3万人。听力有问题的人,不仅日常沟通困难,还会有孤独和沮丧感。

听力的产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捕捉收集之后,由耳道传入,带动鼓膜振动。

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在耳蜗里,声音从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通过前庭神经传送给大脑处理,最终成为了听觉。

听力受伤分5个程度

在听力产生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听力效果,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听力损伤。

人耳的听力范围通常是20~赫兹的声音。除去一些外伤等干扰因素,人的听力一般在18岁左右发育到完全成熟状态,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尤其在五六十岁后下降得尤其明显。

这是因为处在耳蜗最前端控制高频的毛细胞,长期暴露在声波下,最容易受到伤害死亡,因此听力损失往往从一些高频声音开始,逐渐变得听不见。

世界爱耳日

关爱听力健康

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如果把耳聋的严重程度按听声音的能力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

轻度耳聋,在声音很小或在环境比较嘈杂的情况下,听声音有点困难;

中度耳聋,正常的交流就有障碍了;

中重度耳聋,就需要别人用最大的声音说话才有感知;

重度耳聋,就需要人贴到耳边大声喊才能感觉到有声音;

极重度耳聋,基本上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声音了。

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听力损失的干扰因素是不同的。婴幼儿以遗传性耳聋为主;青少年主要受到噪声性损伤;而成年人易发生突发性耳聋;老年人则易产生老年性耳聋。但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呈现年轻化趋势。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听力下降:多数患者为单侧听力下降,发病前多无先兆,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

2、耳鸣:可为始发症状,耳鸣常伴随耳聋出现,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以恢复,但耳鸣可能长期存在。

3、眩晕:多为旋转型眩晕,表现为视物旋转、步态不稳等。

4、其他: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耳内堵塞感、压迫感、耳周麻木或沉重感。

什么原因导致突发性耳聋?

这是一种尚未清楚病因的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突发性耳聋的具体病因还不明确,但专家发现,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都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听力测试仪器、影像学等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突发性耳聋能治好么?

“不积极治疗的话,很多患者会发展成为永久性耳聋。”巢主任说,“治疗的原则是越早就诊,效果越好,不要等到医院,可能就晚了。”

一般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等进行治疗,高压氧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存在争议。

注意!最伤耳朵的十个习惯

1.地铁里听歌

如果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戴耳机听随身听,为能听清声音,人们往往会调大音量。如果长期过量声音刺激,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从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不仅如此,耳机将外耳道口紧紧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

2.长时间“煲电话粥”

电话、手机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许多年轻人喜欢“煲电话粥”,--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专家建议,打手机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此外,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

3.用硬物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习惯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用棉棒火柴棒等掏耳朵,将火柴头或者棉绒遗漏在耳朵里,对耳朵也会造成损伤。

4.经常泡吧、去KTV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噪音会缓慢损伤人的听力。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控制去的次数和时间。值得提醒的是,感冒或过于疲劳的人群尽量不要去噪音较大的场合,此时免疫力弱,如果再遭到高分贝噪音袭击,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5.身体过度疲劳人压力过大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主要和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突然听不到声音。

6.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听到的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这是因为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值过大,造成的中耳损伤,即耳气压伤或航空性中耳炎。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注意做吞咽动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必要时使用药物以收缩血管。

7.滥用抗生素

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可同时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是提早检测,进行预防。

8.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

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引发的耳朵疾病,主要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儿童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症状是耳朵不适、耳朵闷胀、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游泳池的水中有很多细菌,儿童的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加上抵抗力低,位于耳鼻喉的细菌容易侵入,造成发炎。

9.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医生表示,用力擤鼻涕,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10.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医生提醒,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容易被忽视。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防治措施,为积极治疗鼻腔和鼻咽疾病,并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腾讯视频

(本文纯系公众知识娱乐推送,如涉及版权,请谅!)

谢谢合作!

毛田卫生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久
白癜风援助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jbfl/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