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分类>>胎儿更喜欢爸爸的声音>>
? 胎宝宝能够听到声音,而且他更喜欢听准爸爸的声音哦!这是因为准爸爸是男性,声音一般的特征是低沉、宽厚,而胎宝宝就是更钟情于这样的声音。所以,准爸爸应该制造更多与宝宝交流的机会,经常说话给宝宝听可以锻炼胎儿的听力以及记忆能力哦!胎儿喜欢的声音:
?1.轻松愉悦的声音
胎宝宝更喜欢听到轻松愉悦的声音,这样有助于胎宝宝放松,因此准爸准爸那些消极的话要少说,那些悲伤、恐怖的音乐也不能放给胎宝宝听,因为会对胎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哦!轻音乐比较适合进行音乐胎教。
?2.节奏明快的声音
胎宝宝也喜欢节奏明快的声音,因为胎宝宝很喜欢跟着声音的节奏“动起来”,有助于胎宝宝培养规律的胎动。不过声音节奏不能太快,否则易造成胎儿紧张,不利于生长。所以准爸准妈选择音乐上要注意节奏适中哦!
?3.音量适中的声音
胎宝宝爱听的声音是音量适中的,或者是低音的,因为音量太高会算上胎宝宝的听力以及造成胎儿紧张,所以它不喜欢尖细的高音,因此语言胎教和音乐胎教都要注意控制音量。胎教时音频的高频声控制在赫兹左右为佳。
?4.重复聆听的声音
腹中的宝宝还喜欢反复聆听一种声音哦,比如同一首歌反复的播放给胎宝宝听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以及形成对此声音的记忆,胎儿的记忆力也能得到提高呢。
胎宝宝什么时候有听力?既然6个月的胎宝宝已经能感受到外界的吵闹,那么胎儿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听力呢?胚胎学研究证明:胎儿的听力发育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8周:胚胎学研究证明,胎儿这时候开始神经系统初步形成,听神经开始发育;
?24周:胎儿左右耳蜗的形态和听神经的分化基本完成;
?15-20周:胎儿开始有听觉,但对外界的声音不敏感;
?24-28周:对音响刺激已具有充分的反应能力,并以4种方式表达,即胎动、胎心率、脑电波记录的改变及电流性皮肤反射的反应。
从以上来看,也就是说,胎宝宝6个月的时候,就能听到诸如胎教音乐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外界的巨大吵闹声响了。
胎儿听力训练如何进行??1.加强孕前检查预防遗传性耳聋
我国每年新出生约3万聋儿,发生率约1-3‰,遗传性耳聋占到50%左右,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患儿父母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自身听力正常,遗传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注意以下几点:
①严格执行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②耳聋患者之间婚育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排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如夫妇双方均为相同致病基因突变,其后代%为耳聋患者;
③曾生育过耳聋患者的夫妇,再次妊娠前需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结果抽取绒毛或羊水标本进行基因检测。
④未生育过耳聋患者也无家族史的夫妇,最好孕前或产前能进行耳聋基因携带者筛查。
?2.孕早期预防感染性疾病避免对听觉器官的损害
孕早期,特别是胎儿生长的前12周,是听觉器官发育的关键期,对外界的不良刺激特别敏感,许多先天性耳聋,就产生于这一时期。如果感染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杆菌、梅毒螺旋体等均可导致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异常,其中侵袭力最强的是风疹病毒,在妊娠的前3个月内,母体感染了风疹,新生儿出现耳聋的机率可达60.0%。
?3.孕期安全用药避免药物性耳聋
孕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孕期不要服用对听力有影响和损害的药物,有些药物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内耳的感音神经组织,使听觉器官发育畸变而不能接受外界剌激。尽量少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已经被证实有损害胎儿前庭功能的作用。孕妇使用了某些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水杨酸制剂、奎宁、抗肿瘤药物等,都可能导致胎儿的耳聋。此外长期使用保胎中药及接受某些医学检查(如同位素检查和腹部放射性辐射)都可引起胎儿的听觉器官的损伤,也要尽量避免。
?4.加强孕期健康管理保证身心健康
在怀孕期间如果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以及有重大精神创伤、严重营养不良等也可能造成胎儿听觉器官的损伤,因此,孕期要管理好慢性疾病,并避免主动被动吸烟、饮酒及长时间接触噪声,保持心情舒畅,均衡饮食。
?注意:莫让噪音伤害胎儿准妈妈在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创造条件,把接触噪声的机会降到最小限度。
1、避免家庭成员经常性吵闹。
2、改换工种,脱离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工作。
3、过年时最好同震耳的、持续的鞭炮声保持远距离。
4、要有意识地避开歌舞厅等噪声强度大的娱乐场所。
5、减少去闹市区的次数,尽量避免汽车与人群的嘈杂声。
6、把家中电视机、录音机音量关小,要保证音强的适度。
7、有条件者可临时调换居住地点,要有意识地避开建筑工地等噪声强度大的场所。
8、使用的胎教音乐也要符合频率、音强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
朋友很需要你的分享。
想学习更多孕妇知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