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药物性、迟发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病之一。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者高达两千多万,占全部残疾人的27%;其中万重度耳聋患者中约80万为7岁以下儿童,每年新增耳聋患儿高达6万名左右,其中先天性聋儿3万余人,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患儿药3万人。研究表明,约60%的新生聋儿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还有40%为环境因素所致。减少耳聋的发生重在早期的预防与干预,对于环境因素导致的耳聋,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但对于遗传性耳聋的预防,明确耳聋病因是关键。而遗传性耳聋病因的诊断及预防是一直以来医学上想要攻克的难题。
随着医学进入基因组时代,遗传性耳聋的病因学研究有了极大进展,人们对于遗传性耳聋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遗传性耳聋是一种复杂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相关的致病基因约一百余种,国内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有四种(GJB2,GJB3,SLC26A4和mtDNA),我国耳聋基因人群携带率为6%(即每个听力正常人群中,就有6个人携带耳聋突变基因)。遗传性耳聋有各种表现形式:一是“隐形杀手”基因,孩子生下来就听力丧失,如果是纯合突变,几乎%发病,只要携带就高度预警耳聋;二是“一巴掌打聋”基因(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基因),一旦头部受到撞击,或感冒发烧都可能诱发耳聋;三是“一针致聋性”基因,即药物敏感性耳聋,对某些耳毒性药物极度敏感,因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直接致聋;四是表现后天性逐渐加重的耳聋(迟发性耳聋)等。
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多万,其中听力残疾多万,1~7岁听力障碍儿童约有80万。我国每年万新生儿中,严重听力障碍发生率1‰~3‰。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耳聋约占60%。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阻断遗传性耳聋,耳聋基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病因学分析方法,并能为耳聋的治疗、预防和预后作出指导。目前,医院生物实验室已经开展了耳聋基因检测项目,通过PCR/寡核苷酸探针导流杂交检测耳聋易感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国内人群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13个突变位点(GJB2,GJB3,SLC26A4和mtDNA)。具体为:
1、GJB2:先天性遗传性耳聋基因;
2、GJB3:迟发性耳聋基因;
3、SLC26A: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基因(一巴掌打聋);
4、mtDNA:药物性耳聋基因(一针致聋)。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测:
1、新生儿;
2、各种不明原因耳聋患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耳聋人群;
3、生育过耳聋患者或家族里有耳聋患者的人;
4、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产前检查的人群;
耳聋基因检测是预防遗传性耳聋的有效手段,通过耳聋基因检测筛查,明确先天性耳聋患者的病因;早期诊断新生儿迟发性耳聋,早治疗早干预;对携带耳聋基因的患者及家人提供遗传咨询和用药指导,可避免药物性耳聋悲剧的发生。
耳聋基因检测患者须知:
1、与医生沟通后,确定需要做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的,签署《耳聋基因检测患者知情同意书》;
2、标本采用EDTA抗凝全血(不需空腹);
3、标本接收一周后取报告。
联系-
楼19楼生物实验室(请乘坐7、8号电梯)。
长按识别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白癜风治疗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