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类

吃错药剧烈运动或碰撞,都可能致耳聋家

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今日,南海君也要跟你说说防聋治聋那些事!

1孩子突然听不见,家长切勿掉以轻心

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蔡小剑介绍,随着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增大,突发耳聋越来越“青睐”中青年人。

在接诊的患者中,有一名16岁男生,当时患者主诉右耳听不清声音3年,经检查后诊断为‘重度耳聋’,已失去了药物及辅助治疗意义,建议今后佩戴助听器。

蔡小剑介绍,据悉,该名男生此前听力正常,但3年前右边耳朵突然听不见,当时父母以为休息些日子便会自行恢复,便没有多留意。其后该男生便一直靠正常的左耳朵听音,因此与人对话时,也习惯将左耳对向靠近对方。此次就诊时,在其右耳边大声说话,也只能模糊听到几个词语。

他表示,有些听力损伤如突发性耳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发病后1-2周内,通过药物治疗+混合氧治疗,配合中医耳穴贴敷、耳部激光治疗、针灸等,有机会完全恢复正常;部分反复听力下降伴眩晕的患者,通过中药治疗也能得到满意的控制,但若超过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药物治疗也难以奏效了。

“平时门诊接诊到耳聋的患者以30~40岁多见,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部分学生平素学习紧张、压力大,加上临近重要考试时休息不好,就容易突发耳聋。”

2基因筛查,可提前预防耳聋

不知道大家有无听过这样的案例,有一些儿童在新生儿没有发现问题,但是2-3岁之后突然聋了。其实,该名儿童可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

年以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听力筛查诊治中心对5万多名新生儿进行了耳聋基因筛查,发现名新生儿耳聋基因为阳性,属于耳聋的高危人群。

据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振安介绍,耳聋患者中60%是由于先天性遗传而导致,仅有40%是因为环境或者其他因素致聋。

筛查的主要是四种耳聋基因,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官神经性耳聋、后天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先天或后天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PDS)和药物敏感性耳聋。

李振安解释说,携带药物敏感性耳聋基因的新生儿有可能因为使用致耳聋性相关药物而导致耳聋,例如一剂庆大霉素就可能耳聋。“像携带PDS基因的新生儿,日后可能因为碰撞、摔跤、剧烈运动等导致耳聋。”李振安说,“像此前春晚演出千手观音的21位聋哑儿童,其中18位就是因为打针吃药致耳聋的,如果那时候就有基因检测的技术,可能他们就可以避免耳聋。”

耳聋基因筛查可以降低耳聋的发生率。“对于携带药物敏感性耳聋基因的新生儿,我们会给予指导,让父母避免给他服用致耳聋的相关药物。”李振安解释说,而对于PDS基因携带者,可以提前干预。“避免幼儿做剧烈运动,待2-3岁以后,会说话了,就不会导致孩子聋哑。”其他两种基因携带的新生儿可能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失,除了及早介入治疗,安装电子耳蜗外,早发现避免孩子错过3-5岁的黄金语言期。

南海发布编辑部;素材:珠江时报、南方都市报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wquu.com/jbfl/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