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分类>>微讲堂耳聋程度不同选用助听器人工耳>>
耳聋,困扰着不少人。耳聋有哪些分类?对耳聋者来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装置分别适合哪些人用?选择人工耳蜗,又该遵循哪些标准?11月4日,在《洛阳晚报·生命周刊》健康大讲堂第一百四十讲上,郑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范崇盛为现场听众进行了详细讲解。
图片说明——
主讲人:范崇盛,郑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洛阳市学科带头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经验,擅长耳显微外科手术,如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鼻内镜复杂手术、喉癌、下咽癌手术及鼾症手术等。
1、听力损失的分类有哪些
在我国,耳聋的发病率并不低,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耳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调查显示,我国有听力语残疾患者达万人,其中聋哑人多万,每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先天性聋儿。耳聋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从听力损失程度上来分,人的听力状况可分为:①正常听力,听力损失在0-25分贝之间;②轻度耳聋,听力损失在26-40分贝之间;③中度耳聋,听力损失在41-70分贝之间;④重度耳聋,听力损失在71-90分贝之间;⑤极重度耳聋,听力损失在91分贝以上。
通常,按照造成耳聋的部位,耳聋可分为3类: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①传导性聋指的是由于外耳道、中耳病变引起的听力损失,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治愈;②感音神经性聋是指由于内耳毛细胞、听神经、听传导径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导致的听力损失,一般难以治愈,可通过使用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干预;③混合性聋是指两者兼有之。
2、人工耳蜗与助听器有啥区别
有人认为,对耳聋的人来说,如果药物治疗无效,还可以选择使用助听器,殊不知,并不是所有耳聋者,都可以通过使用助听器改善听力,有残余听力的人才可以使用助听器。全聋或者极重度耳聋者可选择人工耳蜗植入的方式。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有何不同呢?说到这里,有必要先弄清楚人的听觉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声波在外耳道震动并引起鼓膜震动,传递至中耳;然后,中耳通过听骨链运动,将声波能量放大并传递至内耳,引起耳蜗内外淋巴液流动以及细胞运动;最后,耳蜗将中耳的机械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产生的电信号传递至大脑,大脑再加工整合,形成听觉。
助听器是一种音量放大装置,有的助听器还可以将部分噪音去掉,以提高声音质量。但是,对于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来讲,无有效帮助。这主要是因为,助听器无法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重新工作。
而人工耳蜗则不同。它是一种可植入人体内的电子装置,与体外的言语处理器配合,模拟耳蜗功能,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能够使双耳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恢复听力,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是全聋患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由于体内、体外装置间,信号传输通过电磁感应完成,故两者之间没有导线连接。
3、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语前、语后聋标准各不同
按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耳聋还可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在学习语言以前出现的耳聋,为语前聋;已经有了语言基础才出现的耳聋,为语后聋。
对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聋,经定位诊断,病变部位在耳蜗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具体来说,语前聋患者、语后聋患者分别应遵循下列标准。
①语前聋患者选择标准: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佳年龄应为12个月~5岁;使用合适的助听器,经过听力康复训练3~6个月后,听觉语言能力无明显改善;无手术禁忌证;家庭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有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条件。
②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对一些短句的识别率≤30%;无手术禁忌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有家庭的支持。
通过医学研究和调查发现,语后聋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耳聋时间与手术后的效果密切相关。一般来说,4岁之前处于言语形成的黄金时期,耳聋的时间越短,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越好;耳聋时间较长者,错过最佳的时机,效果会差很多。这是因为,若耳聋的时间长,听神经一直得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功能会退化。此外,手术后生活和工作中的聆听环境也可影响到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人工耳蜗植入术存在一定的适应症,决定实施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需要提前就诊,进行听力测试,助听器试戴及语言测试,并做耳部CT检查和全身情况检查,各项检查合格才能接受手术。
——
(记者崔晓彧通讯员路书斋文/图)
转子《洛阳晚报·生命周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