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分类>>工人疑患职业性耳聋要求治疗被拒,求助工>>
近日线人接到报料:一名在广州一家混凝土公司上班的工友,出现了职业性耳聋症状。然而公司却不帮助他入院鉴定和治疗。
经线人采访后,5月10日,公司与工人私下签订协议,工友获赔9万元。律师则批评,公司明显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
工人:公司不安排鉴定和治疗
5月5日,周先生向线人投诉,作为广州长X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称“长X公司”)芳村站机修部的员工,他在今年2月的公司例行体检中,查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我到有职业病鉴定资质的医院复诊,医生建议入院观察和治疗,以确定是否得了职业病。”
周先生把情况告诉了公司,本希望获得相关协助,没想到公司却拿走他的就诊资料,并且诸多推脱,没有安排他鉴定和治疗。
现场:声音异常刺耳
线人于是随周先生来到了他的公司。该公司的工作场所是一个混凝土搅拌场,搅拌机发出巨响,还混杂搅拌车的装货声。在搅拌场,从传送带到搅拌机机顶,一路都能听到搅拌机气压阀门开闭的声音,异常刺耳。周先生说,他的工作就是不断在场内各机器之间巡查、维护和维修。
周先生的工作场所噪音很大
现场那么吵,线人注意到,只有部分工人在工作时戴了耳塞。“这是在我出现耳聋症状后,公司才开始为工人配备的,以前没有。”周先生表示。
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则告诉线人,在这样的噪音环境下工作,他们已经习惯了。
公司:他不太可能是在这里得病
线人电话联系了长X公司芳村站的站长林文标。他表示,事情发生后,公司曾与周先生进行协商。“但他提出要20万元,我没法答应”。林文标说,如果要走法律程序,他们会按照法院判决进行赔偿。
至于周先生投诉的公司不安排鉴定和治疗,林文标回应,“医院鉴定、治疗。谈不拢的关键在于,他动不动就要我们赔他9万、10万,一点谈判的空间都不给。”
林文标说他曾咨询医生得知,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几年以上才会得“职业性噪声聋”。“他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进公司才一年半左右,不太可能是在这里得病。”
结果:公司赔9万“私了”
5月12日,线人获悉,周先生和公司签订了协议。因周先生“听力下降及解除劳动关系”,长X公司一次性赔偿他9万元。
周先生与公司签订了协议
“5月10号和我谈了这个协议。”周先生在电话里对线人说,他勉强接受了协议,准备回老家治疗。“现在耳朵里神经会疼,睡觉也不舒服,没时间和他们拖了。”周先生表示很无奈,同时向线人表达了感谢。
律师:企业应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咪咪对本案进行了分析: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第(六)项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维权就找工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