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耳聋>>疾病分类>>岭南名家医案除痰通窍治愈耳聋症一例>>
岭南,又名岭表,五岭以南的地区,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岭南中医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晋代,那时的名医有:支法存,葛洪,鲍姑,仰道人等。到了宋代,岭南医学人才辈出,医官陈昭遇是《太平圣惠方》和《开宝新修详定本草》主要编著者,刘昉写成《幼幼新书》,元代,释继洪撰写了《岭南为生方》,到i了清代,岭南更是名医涌现,不仅有接受西洋医学之先驱人物:朱沛文,陈定泰;更是诞生了誉称“南海明珠”的医学大家-何梦瑶;而罗汝兰《鼠疫汇编》开启了对烈性传染病的研究;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要》使岭南中草药学得以大步发展;程康圃之《儿科秘要》也是颇具岭南儿科特点。
到了近现代,岭南中医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特编辑整理一些岭南名家的医案一起学习交流。
清肺除痰通窍治愈耳聋症一例:(区少章老中医)
谭某,男,13岁,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4天病史:患儿一周前因发热咳嗽,痰黄4天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入院后经用庆大霉素,中药银翘散加减治疗3天后热退,咳嗽症状缓解;但患儿热退后,自觉左耳听力逐渐下降,现完全不闻人语,伴有轻咳,咯痰色黄,头痛,纳差,二便调。
查体:神志清,精神好,呼吸平顺,面色如常,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部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五官科检查:外耳道充血
诊断:耳聋(痰火闭窍)
处方:(克)
石菖蒲3,茯苓12,竹茹9,钩藤9,菊花9,瓜蒌皮9,干荷梗9,天花粉9,木通5,薏苡仁9,桑叶9
一日一剂,温服,连服三剂
二诊:1月15日
患儿服上药3剂后,症状有所好转,仍有轻咳,痰少;
舌苔较前薄,脉弦滑减;
治疗仍以清肺,除痰,通窍为主,拟方如下:(克)
木通6,枇杷叶9,莱菔子6,天花粉9,瓜蒌仁9,北杏仁9,菊花9,桑叶9,钩藤12,干荷梗12,夏枯草9,石菖蒲3
一日一剂,温服,连服三剂
患儿服药后,耳聋消失,听力恢复;两月后随访,听觉正常。
按语分析:
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少阳脉络于耳,而肺之络穴亦在耳;
若老弱久病之人耳聋多属于体虚失聪,治在心肾;
少年或暴病引起的耳聋多属痰火闭窍,治在肝肺。
今患儿发热之后骤然耳聋,且有咳嗽痰黄头痛脉弦滑等症,肝肺之火上升,清肃失降痰阻脉络,气闭不通所致,所以当清肝肺之火,化痰通窍为治。(医院,区庆瑞整理)
区少章(-)广东南海九江乡人,17岁随父亲在家行医;后考上“广州医药实学馆”免费生修读中医,年调往医院任儿科医师,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年退休。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註明出處。
投稿建議請至:538319
qq.